中医针灸治疗腹泻学生姓名:王淑聪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学号:C20120919院(系):中医完成时间:、临床资料…………………………………………………………(3)二、中医治疗…………………………………………………………(3)三、讨论………………………………………………………………(4)中医针灸治疗腹泻【摘要】正常人大便次数差异较大,自每日2~3次至每周2~3次不等,一般重量为每天150~200g,含水量60%~80%。腹泻指排便次数增多(如每日超过3次),排粪量增加(如超过每天200g),粪质稀薄(如含水量超过85%)。【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针灸疗法 腹泻一、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142例,年龄均在6岁以下。针灸组(针灸+常规治疗)88例,男47例,女4l例;其中伴发热33例,呕吐46例,脱水l4例,抽搐13例,腹痛61例;非感染因素引起的腹泻46例,感染性腹泻42例。对照组54例,男32例,女22例;发热23例,呕吐2l例,脱水9例,抽搐7例,腹痛39例;非感染因素引起的腹泻30例,感染性腹泻24例。(二)诊断 腹泻,诊断一般比较明确。首先有明显的化疗史,然后是正常排便与腹泻的分辨。腹泻指排便次数增多(如每日超过3次),排粪量增加(如超过每天200g),粪质稀薄(如含水量超过85%)。大便的形态与水分有关,当水分量为80%以下时是成形便,水分量为80%~90%呈泥状便,水分量为90%以上呈水样便。可有一些伴随症状:食欲下降,腹痛,恶心,呕吐,口渴,肛周痛等。严重者蓍可出现血性便,或每日排便10次以上。以致出现脱水状态,或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头晕、倦怠感、表情淡漠等。二、中医治疗(一)中药治疗 化疗引起的腹泻中医辨证为脾虚湿泻或湿热泻泄。 脾虚湿泻:(1)证候:泻下稀便或水样便,倦怠乏力,口淡,苔白或薄,脉细。(2)治疗原则:健脾益气、利湿止泻。(3)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6g、茯苓9g、白术9g、扁豆9g、炒陈皮6g、山药20g、砂仁(后下)6g、白芍12g、炒薏仁30g、羌活6g、川芎4g,水煎服。 湿热泻泄:(1)证候:便下赤白,里急后重,口粘苦,苔黄或黄腻,脉数。(2)治疗原则:清利湿热,止泻。(3)方药:葛根芩连汤加减。煨葛根12g、黄芩6g、黄连2g、茯苓15g、白芍12g、当归9g、陈皮9g、白头翁12g、丹皮9g,水煎服。加减:无论脾虚湿泻还是湿热泻泄,腹泻次数每日达l0余次者,可酌加罂粟壳9g、肉豆蔻12g。(二)针灸治疗 体针 脾虚湿泻:(1)证候:泻下稀便或水样便,倦怠乏力,口淡,苔白或薄,脉细。(2)治疗原则:健脾益气,化湿止泻。以任脉穴、足太阴脾经穴和背俞穴为主。(3)处方:1)主穴:中脘、水分、天枢、脾俞、胃俞、大肠俞、足三里、三阴交。2)配穴:腹痛者加关元、神阙。(4)操作方法。 1)主穴:常规消毒后,~,±,±,±,±,±,±,±,±。2)配穴:常规消毒后,±,神阙用灸法。每日治疗1次,每次治疗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2~3次。主穴
中医针灸治疗腹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