钝器损伤钝器伤(bluntforceinjuryorbluntinstrumentinjury)是由钝器作用于人体造成的机械性损伤。由于钝器种类繁多,因此造成的损伤形态多种多样。钝器伤有擦伤、挫伤、挫裂创、骨折、内部器官破裂或肢体断离等。其中以擦伤、挫伤和挫裂创最多见。挫伤常与擦伤并存,挫裂创皆伴有擦伤和挫伤。钝器伤致死者多见于他杀案件,%,%。钝器伤亦见于交通事故、坠落和挤压等情况。最常见的钝器为棍棒、斧锤、砖石,其次为徒手伤及其他。国内有人统计3132例机械性损伤,%,%,%,%,%;另一统计2739例钝器伤,%,%,%,%,%。徒手伤徒手伤(bare-handsinjury)是指行为人用身体的某一部位作为致伤工具造成的损伤,常见于事先无准备或无工具利用的情况下发生的案件,如纠纷斗殴、虐待、强奸等案件。徒手伤占钝器伤的比例超过60%。多用手、脚,亦可用肘部、膝部、牙齿及头部等部位形成。损伤轻者可致表皮剥脱、挫伤、挫裂创,重者可致局部组织缺失、骨折、内脏损伤,甚至死亡。有时,作用于颈、胸、腹、会阴部等敏感部位,轻微的外力亦会引起神经反射或诱发潜在疾病发作而死亡。(一)手所致的损伤用手抓、扼压、捂及掌击、拳击可形成多种损伤,重者可致死亡。(scratch)抓痕是指甲掠过并使皮肤表层移位而形成。可呈扇形或几条平行的沟状痕,或两者并存。若为扇形抓痕,则起始端较宽且深,尾端逐渐变浅变细;平行抓痕每条痕迹有一定宽度,~,检验时可见细小和未脱落的游离皮瓣存在。一般斗殴时,多分布在面部、颈部及上肢等处;扼颈时,指甲掐痕或抓痕多分布在颈前两侧;强奸案中,抓痕多分布在受害人的外阴部、手腕、两乳部或股内侧等部位。在法医学实践中,除应仔细检查死者尸体上的抓痕外,尚需考虑死者是否在犯罪嫌疑人身体上形成抓痕,故应注意检查死者甲缝有无血迹和细小皮瓣,以及手上附着的毛发等物,并注意提取以备实验室检验。被害人在搏斗过程中在犯罪嫌疑人身上形成的抓伤,多在面部、手部及其他暴露部位,观察分析其分布、形态和形成的时间、过程,往往可以成为审讯中突破犯罪嫌疑人口供的有力证据。(特别是颈部),受伤部位皮肤可形成局限性圆形或椭圆形皮下出血,前部可伴有新月状表皮剥脱,多分布在颈前两侧(彩图4-1)。右利手扼颈时,典型者在颈前右侧形成一个稍大的类圆形皮下出血,左侧可形成2~4个稍小的类圆形或椭圆形皮下出血,左利手时则相反。如被害人反抗明显,则挫伤数目及形态可有显著变化,可呈条形或融合成片状皮下出血。深部软组织可有广泛性出血,甚至有舌骨、甲状软骨骨折。(injurybypalm)是指以手掌面打击人体所造成的损伤,多见于伤害案件,主要攻击部位为头面部。损伤较轻者或有头发、衣物衬垫时,肉眼检查可无明显改变;重者可见较大面积的皮内出血或皮下出血,典型者可检见与手掌外形相似的皮下出血。如击中耳部,有时可造成鼓膜穿孔;击中眼部,可造成眼部钝性损伤。有时较大的力量可造成头部剧烈旋转而引起颈椎错位、骨折或脑损伤。有的以手掌的侧面“砍击”颈部或头部,重者可以致死亡。(injurybyfist)是指拳头打击人体造成的损伤。拳击时常以食、中、环、小指的第一指骨和指掌关节的背侧作为打击面,作用力较集中。其损伤程度取决于打击时的拳速、体力及受害人身体状况和受伤部位。站立体位时,多伤及头面部、颈部、胸腹部、腰背部及双上肢。由于拳头为不规则形状,体表常见不规则形擦伤、皮内出血和皮下出血。由于拳头表面有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被覆,因此打击在人体较柔软的部位,如腹部、胸部、四肢肌肉较厚部位,常不在受伤部位外表皮肤上留下损伤征象。尤其当穿有较厚衣着时,有时留下外伤,程度也很轻,如擦伤和挫伤,不大可能形成挫裂创。但受伤部位内部的器官则可能因受拳击而发生破裂、出血,甚至因此而死亡。拳击只有发生在有骨质衬垫,且外表皮肤等软组织较薄的部位,如颅顶、额部、眼眶,才有可能导致受伤处皮肤裂开而形成挫裂创。即使这样,上述部位受拳击时,除非拳击的力量相当大,大多数情况下,也仅在受伤局部形成擦伤和挫伤。同样,受伤局部的内部器官如脑、眼球可能受伤程度比外表皮肤损伤重。拳击下颌部时,打击力可经下颌骨传导致脑部而引起脑损伤的严重后果。拳击胸部时,可引起肋骨骨折、肺挫裂伤甚至造成心脏震荡而死亡。拳击左季肋部或左背部时,可引起脾破裂。拳击身体某些敏感部位如上腹部、喉头、心前区、外阴部,外表甚至内部可无明显形态学改变,但可引起严重
法医学之钝器损伤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