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德富芦花.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德富芦花很偶然的机会,这两天读了两位日本作家的散文,一位是清少纳言,一位是德富芦花。清少纳言是一位女作家,她的《枕草子》一下子就把我拽住了,很想去深入她的文字,了解另一个国度的女子,她是怎样解析生活,看待人生的。德富芦花作品,孤陋寡闻的我,也是第一次遇见。一篇篇短小的散文,文字典雅,晶莹透亮,如同一块翡翠,宁静又熠熠生辉。我再多说也是枉然,那只是想像而已。所以,在此摘录一些德富芦花的散文,与大家一同走进一片闲雅,又不失哲思的文字空间。不过,令我感喟的是,如果没有这些文字功底扎实的翻译者,我想,我们也读不到这样精美的文字,感谢他们,敬佩他们!(一)面对自然五分钟梅古寺,梅树两三株,有月,景色愈佳。某年二月,由小田原游汤本,谒早云寺。此时,夕阳落于函岭,一鸦掠空,群山苍茫,暮色冥冥,寺内无人,惟有梅花两三株,状如飞雪,立于黄昏之中。徘徊良久,仰望天空,古钟楼上,夕月一弯,淡若清梦。风雨,能给人以慰藉,能医治人的心灵,使人性情变的平和,真正给人以哀愁的,不是雨,而是风。随处飘然而来,随处飘然而逝,不详其初起,不知其所终,萧萧而过,令人肠断。风是己逝人生的声音,“人”不知风打那(哪)儿来,又向那儿去,闻此声而伤悲。古人己经说过:“夏多夕昏寒凉气,皆自飒飒风里来。”檐沟雨后。庭院里樱花零落,其状似雪,片片点点,漂浮在檐沟里。莫道檐沟浅,却把整个碧空抱在怀里。莫道檐沟小,蓝天映照在其中,落花点点漂浮。从这里可以窥见樱树的倒影,可以看到水底泥土的颜色。三只白鸡走来,红冠摇荡,俯啄仰饮。它们的影子也映在水里,嘻嘻相欢,怡然共栖。相形之下,人类赤子的世界又是多么褊狭。(二)大河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人们面对河川的感觉,确乎尽为这两句话所道破。诗人千万言,终不及夫子这句口头语。海确乎宽大,静寂时如慈母的胸怀。一旦震怒,令人想起上帝的怒气。然而,“大江日夜流”的气势及意味,在海里却是见不着的。不妨站在一条大河的岸边,看一看那泱泱的河水,无声无息、静静地无限流淌的情景吧。“逝者如斯夫”,想想那从亿万年之前一直到亿万年之后,源源不绝、永远奔流的河水吧。啊,白帆眼见着驶来了,从面前过去了,走远了,望不见了。所谓的罗马大帝国不就是这样流过的吗?啊,竹叶漂来了,倏忽一闪,早已望不见了。亚历山大、拿破仑,尽皆如此。他们今何在哉。流淌着的惟有这河水。我想,站在大河之畔,要比站在那大海之滨更能感受到“永远”二字的涵义。(三)芦花“芦花没有什么看头。”清少纳言这样写过,而我独爱这个没有什么看头的芦花。在东京近郊,从洲崎到中川河口江户河口之间,有一片芦洲。秋天的时候,从品川新桥之间的汽车窗口远远望去,沿洲崎向东海,茫茫的一片,就是芦花之雪。一天,由洲崎经过堤上向中川走去时,堤上的狗尾草开始是没膝高,渐渐地没了腰,最后混杂着有芦苇的狗尾草高没了人头,近在咫尺,什么也辨别不清。信步沙沙地走去,忽然撞上了什么,一下子摔倒了,对方也呀地喊叫了一声,仔细一瞧原来是扛着鱼竿的渔夫。再往前走,堤上的狗尾草、芦苇逐渐稀疏,可是堤外东西两三里,茫茫一片,几乎完全是芦花之洲。往远处眺望,看见洲外有一条碧绿带和帆影,才知道是海。一条水路把这芦花丛分开,弯弯曲曲伸向大海。在退潮的时候,露出满是小洞孔的干沙滩,带有泥巴的芦根处有小螃蟹在爬着。在满潮的时候,一望无垠的芦花在水上映出倒影,意外地从四周传来

德富芦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 文件大小21 KB
  • 时间20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