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设计”.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当代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定理、证明、概念、定义、理论、公式、方法中的任何一个都不是数学的心脏,,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就是不断遇到问题,“问题解决”,精心设疑提问,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勇于创新的主体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问题解决”“问题解决”,不但不会启发学生,还会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必须十分重视问题的设计,:一、设计的问题要具有科学性对于设计的问题,教师要注意适度,这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提问的密度要适当,不能满堂问,一问到底,造成形式单一,学生易产生厌烦的情绪,影响学习积极性;二是提问难度要适当,要设计好提问思路,绝不可以随心所欲,信口开河,,杂乱的问题会使学生的思维缺乏定向,失去目的性,,学生“跳一跳”依然摘不到果子,没有成功的体验;难度太低的题,轻易得到答案,、学生的状态要抓得准,摸得透,做到有的放矢,、设计的问题要有创造性问题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模仿,不能靠熟练程度来解决,它是知识的升华,“求商的近似值”后,设计一道这样的题:,要装60千克油,需要多少个这样的油桶?学生在计算60÷,,大部分学生可能会说需要13个这样的桶,这时教师问:“用四舍五入法得到的13个桶能装下60千克油吗?”促使学生反思,,有时采用“进一法”、设计的问题要有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要非常重视授课的艺术性,采用一定的设问方法,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状态, 使学生产生一种探索新知秘密的强烈愿望,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好效果 .例如:教学“年、月、日”时,新授前提问:“小明的爷爷今年几岁(1992年)?只过了 18个生日,谁知道小明的爷爷今年几岁?”学生很快答:“18岁”.再问:“爷爷 18岁,他儿子几岁?能有孙子吗?”学生立刻笑着答:“不可能有孙子.”“那小明的爷爷到底几岁呢?”这种问题的设计,使学生产生一种神秘的心理,一开始就对新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四、设计的问题要重视情境运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内心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产生不足之感和探求之心,力求实现心理平衡,从而把学生引入“不平衡――探究心理――解决问题――平衡”、设计的问题要有变通性在题目的变通处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灵活性,特别是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学生掌握了基本思路后,可以用一题多变或一题多问的方式提

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花开花落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