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課法律與社會規範壹、社會生活與社會規範貳、法律與其他社會規範參、基本法律制度的認識肆、法治社會的建立壹、社會生活與社會規範一、社會生活中的社會互動社會生活是一種群體生活,在人與人的相處過程中,會與他人產生互動。在社會生活中,成員間的互動,如果彼此的角色期待不同時,到底是誰的行為要符合誰的期望才合理呢?這時就需要建立一套社會大眾普遍能接受的行為準則,也就是社會生活需要社會規範。你聽過黑羊與白羊過獨木橋的故事嗎?如果兩輛車一起開進狹窄的巷道要會車,怎麼辦呢?人類早期的道路行走,屬於地方性習慣的表現,然後再演變為全國性的法律規範。例如:在我國,車輛必須靠右行,而英國則規定靠左行。靠左和靠右本身並無優劣之分,都只是為了避免發生衝突,或為了提高社會利益所發展出來的規則。社會規範是指人類為了共同生活的需要,在社會互動過程中所衍生出來,相習成風、約定俗成,或者由人們共同制定並明確施行的行為準則。二、社會互動需要社會規範貳、法律與其他社會規範假如有兩塊相連的地,一塊畜牧者用以養牛,另一塊耕耘者用以種麥。但畜牧者所養的牛群,常越界到麥地去吃個飽。牛吃了麥會使牛肉價值增加,但種麥者卻受了損失。畜牧者見自己的牛群得益,當然是希望能對麥地的損害置之不理。但若牛群可在麥地亂吃一通,那麼在邊際上(牛吃麥最後的分量),麥地所損失的價值一定會大過牛的增值。在邊際上,畜牧對社會的損耗就會因而大過牛群增值對社會的貢獻。這兩塊地的生產總淨值也會因此受到損害。從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倫理道德、法律命令等層面來看,應如何解決這個紛爭?何種方式較佳?(一)習俗習俗早在人類原始社會中就已逐漸形成,是人類社會出現最早、最普遍的一種社會規範。一種習俗維持得愈久長,人們就會在互動的過程中,形成一種更堅決要遵從這一習俗的意願。一、社會規範的種類中華民族的風俗習慣資料來源:,,1775207_lang_4,:.tw/Show/Style1/News/?SItemId=0271030&ProgramNo=A000001000001&SubjectNo=30394(二)宗教宗教是利用人類對於宇宙、人生的神祕所產生的驚奇和敬畏心理,構成一種勸善懲惡的教義,並用來教化世人。在某些社會中,宗教儀式甚至形成一種習俗。(三)道德法律是一種規範,它對人的行為訂出一套強制性的規則,明定權利義務關係,以期建立社會的和平秩序。道德是指人類共同生活時,基於倫理、善惡等價值,對於每個人的行為舉止所形成的規範與準則。道德規範是一種內化的行為規則,也會引導個人外在的行為表現。(四)法律習俗通常來自人類在社會生活中的事實上慣行;道德則是人類從習俗中,基於良心意識逐漸發展而成;宗教源自人類對神鬼等超世俗力量的信仰;法律則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以公權力為後盾的行為規範。倫理道德等其他社會規範一般都只規定義務,並不要求對等的權利,法律則強調不但要善盡義務,也可要求對等的權利。例如:民法第803條,第805條,刑法第337條規定。道德、習俗與宗教等社會規範的執行機制是多元化的,由當事者自己或透過社會輿論力量進行。法律主要由政府、法院等專門的執行機構來執行。二、法律與其他社會規範的差異(一)產生方式不同(二)對權利和義務的要求不同(三)執行機制不同(四)制裁手段不同違反道德、宗教及習俗,所受到的通常僅是良心或社會上輿論的譴責;而違反法律,則會受到國家明確而具體的制裁。(五)規範效果不同道德、習俗與宗教通常較能由人的思想、信仰等內心力量,積極鼓勵其主動向善。法律規範的通常則是人的外部行為,對於人們內心的想法,往往無法有效的規範。
第1课教育公民素养与终身学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