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写出书名或作者1、刘向《别录》2、刘歆《七略》3、班固《汉书·艺文志》、4、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5、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6、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7、张廷玉等编《骈字类编》8、张玉书等编《佩文韵府》9、陈梦雷、蒋廷锡等编《古今图书集成》10、晁公武《郡斋读书志》11、虞经、虞鼎孙《儒学警悟》12、左圭《百川学海》13、陶宗仪《说郛》14、阮元《宛委别藏》15、张海鹏《墨海金壶》16、高似孙《子略》17、王昶《金石萃编》18、黄丕烈《士礼居丛书》19、孙星衍《岱南阁丛书》20、卢文弨《抱经堂丛书》21、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22、孙诒让《契文举例》23、虞世南《北堂书钞》24、欧阳询《艺文类聚》25、杜佑《通典》26、郑樵《通志》27、马端临《文献通考》28、徐松《宋会要辑稿》29、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30、阮元《经籍籑诂》31、陆心源《皕宋楼藏书志》32、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33、陈登原《古今典籍聚散考》34、王绍曾《山东文献书目》35、王尧臣《崇文总目》36、杨士奇《文渊阁书目》37、朱彝尊《经义考》38、钱曾《读书敏求记》39、张心澂《伪书通考》40、章学诚《校雠通义》41、王引之《经传释词》42、荀勖《中经新薄》43、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44、姚际恒《古今伪书考》45、崔述《考信录》46、梁启超《古书真伪及其年代》47、阮孝绪《七录》48、王俭《七志》49、俞樾《古书疑义举例》50、段玉裁《说文解字注》51、李善《文选注》52、陆德明《经典释文》53、孙殿起《贩书偶记》二、名词解释1、熹平石经(一字石经):中四年,议郎蔡邕等奏求正定六经文字,所刻经书有《周易》、《尚书》、《鲁诗》、《仪礼》、《春秋》、《公羊传》和《论语》。因其为汉代所刻,故一称“汉石经”。因其字体为一字隶书,故又称“一字石经”。2、正始石经(三体石经):三国时魏文帝正始年间,用古文、小篆和隶书三种字体,刻了《尚书》、《春秋》两部。也称“魏石经”或“三体石经”。3、居延汉简:1930年西北科学考察团在甘肃居延汉代烽燧遗址中出土的汉代竹简。这些简牍年代约在西汉武帝末年至东汉中叶之间,绝大部分是汉代边塞上的屯戍档案,一小部分是书籍、历谱和私人信件。是研究汉代历史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4、银雀山汉简: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两座汉墓中出土的。简文书体为早期隶书,写于西汉文景时期至武帝初期,发现失传已1700余年的《孙膑兵法》,证实了孙武、孙膑各有兵法传世的记载。《孙子兵法》等兵书的出土,极大地推动了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兵学研究的普及和深化,并确立了中国古代兵法在中国古代史、哲学史和思想史研究中的地位。5、善本:最早是指校勘严密,刻印精密的古籍,后含义渐广,包括刻印较早、流传较少的各类古籍。晚清藏书家丁丙在其《善本书室藏书志》的编例中,规定收书范围是:旧刻、精本、旧抄、旧校。(实际上,真正的善本仍应主要着眼于书的内容,着眼于古籍的科学研究价值和历史文物价值。)6、郭店楚简:1993年10月出土于湖北荆门郭店楚墓内,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原装书。其内容为儒家和道家两派著作,分上下两栏的抄写格式和校正补插文字的插入方式是在以往楚简中未见的。郭店楚简幸免于秦始皇的焚书之难,提供了很珍贵的历史资料。7、
古典文献学考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