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启的《梅花》与毛主席的《卜算子.doc


文档分类:通信/电子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高启的《梅花》与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文人之诗与强主之词市隐侠兽 发布于:2009-08-2409:21梅花  〔明〕高启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何郎即南朝诗人何逊。此是明代诗人高启著名的咏梅诗名作,共九首,每首皆飘逸超群,力写梅之高韵。这里选的是第一首。诗人首先用反衬法来写梅花的超尘绝俗,以疑问的方式提出质疑,但又无须回答,寓答案于疑问之中,衬托出梅花的不俗气质和灵秀仙骨。诗人认为像梅花这样具有琼玉般姿容的花种只应留在天上神仙居住的瑶台之上,却不想仙家却将它栽向了山林秀美、人杰地灵的江南,从而突出了梅花的神奇身份。韩冕诗曾说“梅花本是神仙骨,落在人间品自奇”。韩冕是从正面去言说,而高启则是从反面去衬托。用意虽同,但表达方式却迥异,高诗以疑问起句却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和思考。“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两句是为人传诵的名句。诗人以高士、美人作比,又以雪满山中和月明林下作为背景来映衬高士、美人,进一步突出了梅花的孤傲高洁与清秀闲雅的精神。此两句也是在写梅的风骨与魂魄。清代学者曾强拉硬扯,寻找出这两句当中的典故,说“雪满山中”出自东汉袁安家中卧雪之典,“月明林下”出自隋朝赵师雄于月夜林中酒肆与梅花化作的美女相互饮酒之典。其实,这两句没有这典故的限制反而会使梅花的品格显得更为圣洁与超逸。此两句分别都构成了一幅美得令人心颤的意境,又何须什么典故来支撑呢?宋代隐士林逋写梅,也含有颂梅风标绝尘之意。但林逋诗重在写梅之风韵,而高启诗则重在写梅之风骨。“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韩冕诗)梅之傲雪怒绽才显出她的高洁骨气。“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元代杨维祯的诗也是赞梅之雪中独放的勇气。可见,高启的“雪满山中”句重在写梅的气节。五、六句诗人进一步用竹来烘托梅的清俊身影,用苔掩残香表达对梅之高尚品格的尊重。松竹梅乃“岁寒三友”,萧萧竹声中更显寒梅的固守清贫;漠漠青苔心甘情愿地承载着残梅的零落花瓣,并将残梅的清香融化在它的躯体中,使香保持得更久长些。七、八句则借抬高南朝诗人何逊的咏梅佳作而表达了他的自负,似乎只有他高启才是梅的知己。高启之前写梅之诗已众多,但他却能脱出前人的窠臼,采用多方譬喻与衬托的手法写出梅的气节,突出梅的风骨与精魂,却是难得的。他的这种譬喻也对后世产生了影响,曹雪芹《红楼梦》中写《终身误》的曲子,有“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之句,其构思恐怕也受到高启诗句的启发。陆游与毛择东的同题词: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鉴赏】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上片写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下片写梅花的品格: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末两句即是《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的精神。比王安石咏杏:“纵被东风吹作雪,绝

高启的《梅花》与毛主席的《卜算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2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