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军团自序阅读世界历史就可以发现,公元前3世纪应该是属于中国人的。在亚历山大帝国之后,罗马帝国之前,中国第一个皇帝创建的大秦帝国赫然出现在地球的东方。对于中国人来说,那是一段魂牵梦绕的历史。 2000多年过去了,真相慢慢地消逝在时间的长河当中。历史像沙漠中的动物尸体,逐渐被沙尘“风干”和掩埋。大秦帝国不再生动、不再有血有肉,那些渴望感知祖先“形象”的人只能在想像中接近历史的“幽灵”。 1974年,当秦始皇的兵马俑被发现的时候,整个世界都为之激动。我们终于有机会“直面”历史,“触摸”活生生的历史。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似乎正在穿过一层层的迷雾,向我们走来。 2000年的冬天,为了撰写纪录片《复活的军团》的剧本,我在陕西西安的兵马俑博物馆“徘徊”了一个月。站在成千上万的兵马俑面前,时间和空间很容易错位,这些雕塑将时间“定格”、将空间“凝固”。我能够感觉到历史正在“呼吸”。 2000多年前,是什么力量塑造了这支创造了历史的军队?博物馆中秦军的武器制作精良,至今熠熠生辉。青铜剑的造型是独一无二的;青铜箭头的外形轮廓,竟然与今天的步枪子弹完全相同……我几乎每天都处在亢奋当中。那些兵马俑、那些青铜武器,它们令我震惊、令我感动!我知道,就在它们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帝国的秘密,隐藏着一个不能被遗忘的时代……在随后的3年时间里,我完全成了一个秦史“发烧友”。我浏览了几乎所有与“秦”有关的历史文献和资料;拜读了我能够找到的大量秦史专著和论文……从2001年8月到2002年2月,整整半年时间,沿着当年秦人留下的足迹,我跑遍了中国的14个省和自治区,造访了几乎所有的秦人遗址,参观了100多家大大小小的博物馆,接触了上万件秦以及秦时期的文物……行程将近10万公里。那部纪录片和这本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炉”的。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试图在三个方面有所强调。一,本书采用讲故事的方式,还原历史的“血肉”和生动,希望更多的读者能够感兴趣(历史本来就是人的历史,它应该是“活生生”的);二,本书的探索主要以考古证据和历史文献为依托,为的是坚持历史写作的本质——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推理;三,本书的特色在于自成系统的图片资料,这些图片既可以帮助读者“逼近”历史,也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我要感谢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的厂长薛继军先生,没有他的支持,就没有那部叫《复活的军团》的纪录片,本书也就不会诞生;感谢中华书局的顾青先生和李静女士,没有他们的努力,本书也不会如此顺利地出版。金铁木 2004年9月目录王者之师王者之师多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秦始皇的军队以残暴和野蛮统一了中国。事实上,在强悍的秦军背后,有许多不为人所知的秘密。这些秘密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2000多年,直到1974年……地下军团——中国始皇帝的军队血色青铜血色青铜秦始皇的军队曾经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最为强大的作战机器,他们究竟使用什么武器?没有人想到,秦帝国的诞生依旧是青铜造就的,那是青铜时代最后的辉煌;也没有人想到,秦人的青铜兵器能够达到鬼斧神工般的精良!2000多年前,秦人缔造了世界上最为庞大和先进的兵器制造业,那些兵工厂的运作效率和机制令今天的专家们都匪夷所思……荆轲饮恨——青铜秦剑的魅力标准化——超越时代的兵器工业死生之地公元前260年,秦赵大战于长平,那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45万赵的地下。长平之战最终决定了战国时代的政治格局,也造就了秦人的霸主地位。秦军用什么方法战胜对手?古代中国军队又是如何作战的?所有这些问题一直悬而未决,直到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威力军阵——古典时代的杀手锏关山飞渡十年统一战争期间,秦军南抵大海、北达沙漠,战线之长,史无前例。在那个遥远的年代,百万秦军如何实现如此艰巨的后勤运输任务?一条仅仅30多公里长的运河,就打通了中国的三大水系,沟通了整个中国!2000多年前,什么人在崇山峻岭之上修造了700多公里长的高速公路?世界上最早的四轮车是什么样的呢? 南海怒涛——帝国一统的雄心举国之战/ 秦国的总人口是500多万,而秦军的数量超过了100万,这怎么可能呢?秦人连续进行了550年的战争,它的国力如何支撑?一个个普通的秦人缔造了大秦帝载普通人的……举国之战——秦的总体战耕战——秦的长期国策与子同仇从立国到大秦帝国的建立,秦军高昂的士气竟然持续了几个世纪,这是如何实现的?这支曾经最强大的军队为什么在秦始皇死后短短两年就迅速覆灭了呢?帝国兴衰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落日余晖——秦军的最后归宿/173王者之师历史的军队故用兵之具,尽在于人事也。善为国者,取于人事。故必使遂其六畜,辟其田野,安其处所。丈夫治田有亩数,妇人织有尺度,是富国强兵之道也。——吕尚《六韬》 4000多年前,文明的曙光开始照耀中国大地。在黄河流域的原
帝国军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