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形势与政策论文 中华民族复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华民族复兴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回顾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探索历程,仔细分析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的历史背景,我们会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关乎中华民族之命运、关乎中国国家之前途、关乎中国人民之福祉、关乎中国共产党的命脉。基于此,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十八大文件精神,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具体要求,在实践中要坚持并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由大清的民富物丰的“天朝大国”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自此,中国各阶级阶层的仁人志士们围绕中国将走和汇总道路问题进行过艰辛探索与激烈斗争,无论是维新变法还是辛亥革命,其探讨的都是中国道路问题,其目的,从长远来看,都是为了改变中国当时的境遇,从而走上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十八大报告指出,道路关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唯有走正确的发展道路,才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唯有坚持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才能确保方向的正确性。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立足中国基本国情,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且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运用于中国时间、指导实践并接受时间检验而形成的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是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国际教训的借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回顾近代中国民族复兴的探索历程,反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的历史背景,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的历史背景任何道路之形成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分析问题时只有坚持从历史的眼光看待,才能更加深刻的了解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也是有特定的历史背景的。第一,中国的国情是这条道路形成的基本背景。中国国情是我们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立足点。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之路,任务极其艰巨。从理论上讲,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现状与马克思恩格斯理论上设计的美好未来有相当差距,他们设计的未来是建构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之上的,而中国现状根本不符合。于是,第一代领导人能够敏锐的发现差距,积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国民经济体系。从时间来看,国外用300多年完成的现代化建设,中国却仅仅用100年左右的时间来实现,可见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是非常明显的,但是任务之艰巨也是可想而知的。从实践来看,我们面临的难题也挺多,要摆脱建国初期计划经济思维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局限,发展方式要从粗放型走向科学发展之路,经济结构上,要从二元经济结构走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政治上也面临深层次体制变革问题,文化上要走向多元化多样化大繁荣以满足人民之需要。这些改革越是深入,攻坚难度越大,如何在稳定的前提下求得改革后的发展是我们面临的大问题。我们在世界上没有先例可循,只能结合中国实践来探索解决。第二,苏联模式的失败是这条道路形成的国际教训。苏联作为全世界当时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其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形成了苏联模式,这种模式在较短时间内奠定了社会主义经济的物质基础,但是存在的隐患也是十分危险的,其经济体制过于死板,高度集中的计划模式使企业失去发展活力,重视重工业使得经济结构内部就失衡,走了一条粗放型(高投入、高消耗、高浪费、低收益)而非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道路。这种发展模式使得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但难以

形势与政策论文 中华民族复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jc201601
  • 文件大小29 KB
  • 时间2020-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