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和顺的导游词.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1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和顺的导游词和顺的导游词篇一:和顺景点导游词和顺景点导游词解说词: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参观游览被誉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之首”的著名侨乡——和顺。我们是大家今天的导游,我叫虞红艳,大家可以叫我小虞,旁边的这位是我的搭档潘朝芳,大家可以叫她小潘,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刘师傅,他驾驶技术娴熟,大家对行车安全尽管放心,今天由我们一同为大家服务,希望和顺这个世外桃源,能够带给大家美的感受,心灵的归属,祝大家有个美丽而愉快的旅途。关于他名字的由来,有朋友知道吗?和顺位于腾冲县城西南4公里处,古名叫做“阳温登”村,因有小河绕村而过,遂更名“河顺”,后人借“云涌吉祥,风吹和顺”的诗句,以及“士和名顺”之意将河顺雅化为和顺,充分的表现了和顺人民对于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顺,是一座历史悠久,始建于明朝的极边古镇。和顺乡西靠老龟坡,西北面对擂鼓顶,西南临马鞍山,东北依来凤山,迷人的小镇被群山怀抱,山峦葱绿,数万年前,这里曾岩浆涌动,现在已是山清水秀,绿树成荫,极目远眺,和顺乡的民居群落,是建筑艺术的奇葩,从东到西,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绵延一两公里,河边的杨柳,碧波荡漾的池塘,亭亭玉立的荷花,把侨乡的田园风光装点得更加妩媚,著名民国元老李根源先生曾在诗中这样描述过和顺,“远山茫苍苍,近水河悠扬,万家坡坨下,绝胜小苏杭”。和顺之所以成为著名的侨乡,和腾冲的地理位置是分不开的,腾冲位于云南西部边陲,毗邻缅甸,靠近印度,是连接川、滇、缅、印的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中国境内的最后一站,和顺,就在这“官马大道”之旁,明朝以来,和顺到缅甸开拓事业的人日渐增多,和顺外出谋生、求学、经商者的足迹遍及亚太、欧美等十三个国家和地区,现在,和顺侨居的华人华侨就有一万多人,而居住在本乡的人口仅有6000多人,其中,归侨和侨眷占全乡的80%,因此,和顺成为了著名的侨乡。各位朋友,请大家往前看,这就是“和顺顺河”牌坊,穿过牌坊,我们就看到它的背面书写着“仁里”两个字,这是我国著名学者、曾任腾越道的赵藩书写的,说明和顺是仁义道德之乡。此外,东边双虹桥头的“文治光昌”牌坊和西边双虹桥头的贞节牌坊都可以看出和顺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第一魅力名镇纪念碑各位请看,这是为纪念和顺荣登“中国十大魅力名镇”,并夺取“中国魅力名镇展示2005年年度大奖”而树立的纪念碑。和顺获得“中国第一魅力古镇”的称号,有六大独特的魅力,第一,他是面向南亚的第一镇,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南方丝绸之路,连接了中印两大文明古国,著名的史迪威公路穿越和顺。第二,和顺是火山环抱的休闲胜地,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第三,生活在这里的和顺人世代从大山里出国闯荡,以大马帮为连接中印缅的主要交通工具,产生了一批雄商巨贾,行成了亦商、亦桥、亦农、亦儒的独特生存方式;第四,这里是汉文化与南亚文化、西方文化交融的窗口。西方建筑、南亚建筑元素与云南“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古民居恰到好处的融为一体。第五,和顺还是南方丝绸之路上最大的侨乡,至今和顺侨居海外的华人、华侨有一万余人,并形成了“海外的和顺”。第六,和顺是六千居民和谐生活的古镇景区,展现的是令人向往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是一个“活着的古镇”。各位朋友,和顺的魅力,大家游览后会有更深的。和顺图书馆现在在我们面前的是和顺图书馆,是全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和顺图书馆的形成有着很长的历史渊源,它的前身是清末和顺的同盟会员寸馥清组织的“咸新社”和1924年成立的“阅书报社”。1928年扩建为图书馆,1938年新馆舍落成。迄今有藏书七万多册,古籍、珍本一万多册,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侨联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大家所见,图书馆大门上悬挂着黑底金字大匾——和顺图书馆,这是和顺清末举人张砺书写的。二门上的“和顺图书馆”匾,由胡适题写,“文化之津”匾是李石曾题写的。二门的样式是仿照苏州原东吴大学门面建造的三孔西式铁门,空灵秀美。走进这座清幽静谧的花园,面对着矗立了近七十年,结构独特,古色古香的和顺图书馆,相信各位的心肯定已经沉醉在这浓郁的文化氛围中了。前面这栋半亭回廊式二层楼房,就是图书馆的主楼,这是一栋两层上下五格的中西合璧式建筑,其中第二、四格伸出呈六角亭。整个屋架轩敞,柱少梁多,四壁着色素雅,室内通明透亮。主楼的后面是1998年落成的藏书楼,建筑为仿古跨檐式二层楼房,该楼的建成使图书馆的图书保管及容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这里的书架和门上的锁、办公桌上的印章、桌钟以及二门的铁栅栏,都是建馆初期和顺华侨从国外购置的。许多报刊和生物标本,以及《万有文库》等大型丛书,都是从上海经海路过缅甸,肩挑马驼运到这里。在当时交通极不发达的情况下,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由此可见和顺人对文化的执着追求和对公益事业的一片热枕。抗战反攻腾冲期间,和顺图书馆曾是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司令部。主楼后面的这幢洁白庄严的仿古

和顺的导游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aojun00001
  • 文件大小41 KB
  • 时间2020-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