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石头的守望.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石头的守望卢仁强天龙屯堡古镇,座落于贵州安顺平坝县境内。早在元代,这里就成了顺元古驿道上的一个驿站——饭笼驿。安顺素有“黔之腹,滇之喉,粤蜀之唇齿”之誉,天龙,是上扼滇喉,下控湘、粤的军事重地。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一声令下,颖川侯傅友德领兵三十万,浩浩荡荡,踏进大西南。“天下之山,萃于云贵,连亘万里,际天无极”。征讨云贵,“若兵食尽资于民,则民力重困”。于是,明军就在天龙大量屯兵。1382年,白石江(今云南曲靖东北)一战,元军全军覆没,梁王刺瓦尔密自杀,至此,全国统一。“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征南大军正要凯旋时,南京的圣旨送到云贵:“朕观自古云贵诸夷叛府服不常,盖以其地险而远,其民富而狠也……”驻守天龙的南征将士,一边种田,一边打仗。为了能让南征将士安心戍守,朱元璋再次下令,大批的军属随后前往云贵。“调北征南”和“调北填南”,历史上规模巨大的移民就此发生。思念总是从离别开始,一直以来,我总想去寻觅六百多年前那个细节:戍守天龙的将士,当他们知道自己永远回不去时,一个个铁骨铮铮的汉子,是如何的泪流满面?当他们晓得亲人们也将远赴高原时,是相逢的喜悦,还是无尽的伤感——远在千里之外,世代居住在江南的人民,即将永远背井离乡。一把锁把青砖四合院锁起来,带着自己的生产工具和技艺,捧一捧江南泥土,装进衣袋;喝一口江南水,藏进心里。坐牛车,或步行,跋山涉水,千里迢迢,远走他乡……六百年悄然而逝,站在高处远望,天龙屯堡古镇,一片一片的白,如茫茫的秋水一样。走进天龙,石头的街,石头的房,石头的瓦,石头的墙,石头的碾,石头的磨,石头的碓,石头的缸……昔日来自江南似水柔情男女,把天龙造成了石头的村庄。从“八”字形的朝门走入屯堡人家,在石头筑成的四合院里四望,正房高大雄伟,厢房紧依两旁。那活生生地镶嵌在石头里的蝙蝠、梅花鹿、麒麟、喜鹊……木制的花窗、花板、垂花柱,石做的吊脚楼,仿佛走进了江南人家,又仿佛一个千年的梦,似幻似真……行走在街巷间,脚叩石头生出“啼托啼托”的脆响,如绵绵细雨,又如窃窃私语,诉说着思念的缱绻悱恻。街巷阡陌纵横,互相交错,晃若迷宫一般。靠着巷子的墙体,有无数的小窗户,既能让屋外的阳光射入屋内,又形成深遂枪眼。巨石铸成的石拱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到兵器加工场(本地人呼之为“打铁坑”)走一走,在那烽火台残垒或是古城墙边靠一靠,六百年的风霜雪雨,刀一样亲吻石头,擦落的一层层石屑,如天上的云朵,迷失在风里,不知归路。然而,曾经的刀光剑影,杀声、哭声、笑声,仍然时隐时现,清晰可听。六百年,明太祖朱元璋早已化作了尘土,然而,六百年前他撒落在高原上的这颗棋子——屯堡,如一粒粒种子,不仅在黔中腹地的石头上生根、发芽,还绽放出了永不凋谢的六百年前江南文化之花。地戏,屯堡人称跳神,因其演出以平地为舞台而得名。地戏是军傩与民间傩戏和贵州高原文化碰撞出的火花,是傩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傩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安顺府志》载:“黔中民众来自外省,当草莱开辟之后,多岂能长保?识者忧之。于是乃有跳神戏之举,借以演习武事,不使生疏,含有寓兵于农之深意”。屯田戍守,“闲时为民,战时为兵。”高原之上,苍茫而静寂,没有农活,也没有战事之时,思乡之情如潮水般涌向屯堡军民。祭祀祖先,或是操练习武,或是农闲娱乐,军民同演。“跳神者首蒙青巾,腰围

石头的守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iris028
  • 文件大小33 KB
  • 时间2020-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