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不能忘却的过去——初中历史活动课教学设计广州增城正果中学周贵婵教案设计背景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从学生的身边,以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虽然在小学、初一学过历史,但他们的感知都来源于书本文字,可能很难感受到近代史上我们国家所受到的屈辱;可能无法感悟到历史的沉默,但是其实我们也可以从其他各个方面对他们进行一定的爱国教育,从他们身边所看到所能感受的历史讲起,让他们有一些感悟。恰好本校后山有一座革命烈士纪念碑,为此我就利用历史纪念碑专门设计一节爱国主义教育的专题课。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对象:农村中学初二级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兴趣:对历史普遍感兴趣,但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对历史现象好奇心强。记忆:对刺激记忆手段多的知识记忆深刻。思维:逐渐从儿童期向青春期转变,自我探索意识增强;逐渐众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有发展抽象思维能力要求,但仍偏重形象思维,对片面、零碎的史实尚缺乏一定的概括能力。情感:有朴素的爱憎感,可塑性较大。教学内容分析这个革命烈士纪念碑是为了纪念正果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些先烈们,为了国家,为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为了我们能够有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他们付出了一切,甚至最宝贵的生命,正是由于他们抗争,才有我们的今天。这段历史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想教育素材,主要表现在如下:中华民族的血泪和屈辱主要集中在这一历史时期,它是激发学生民族自尊心、社会责任感的最好素材,而且有一个真实的纪念碑摆在他们的面前,更让他们感受到历史的沉重。无数仁人志士不畏强暴,以天下为先,舍身救国的事迹能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做人。教学目标设计根据新课标三维目标要求,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帮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了解正果军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的解放曾进行过英勇的可歌可泣的斗争。使学生掌握一些正确的历史观,能够用一种较为全面的观点看待历史,既要看到在历史上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苦难,也要看到,我们怀念历史,缅怀先烈,并不是要“以牙还牙”,而是要牢记历史的教训,使侵略战争的历史不再重演,做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世界需要和平,人类需要和平,中国人民和日本的人民作为一衣带水的近邻,我们共同的未来呼唤和平。(2)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树立起“落后就要挨打”、“斗争才能赢得胜利”的爱国思想;(3)过程与方法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把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引入课堂。创设情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拓展问题。教与学的策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同时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全面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教育策略:找准启情点,与时代的要求相适应,激发他们奋发向上。动之以情,把对那段历史的痛心疾首和对学生的热切期盼自然地融入到教学中。努力创设历史情境,使用历史材料等资料真实地再现历史,用事实说话;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加深认识。六、可能存在问题:1、本节课是把学生带到纪念碑前进行,是作为一节历史的活动课,所以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2、部分学生可能会因知识水平的限制,对先烈们英勇事迹感悟不够深,不能达到本节课的爱国教育效果。七、教师对策教师在上课前要说清楚有关安全纪律问题,避免有些学生到处乱跑出现意外。如果出现“小意外”这些情况,老师要
缅怀先烈,为英雄喝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