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从局部到整体的分析方法,理清文章思路,明确文章的基本观点。2、准确理解文中关键的词语和句子,学会辨证地看问题。3、培养说话写作中力求简练的良好习惯。重点难点抓住文中关键的词语和句子来理清文章思路,明确作者主张。环节学习过程自主学习8’一、知识点回顾:1、对于写作,以前的文章家的观点是什么?2、作者对写作的看法是什么?3、文章繁简的标准是什么?4、当今创作存在着的问题是什么?5、解决现今创作上存在的问题的方法是什么?6、作者的主张是什么?课堂导学10’二、学生通读全文,理清总体思路,可用图表显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本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5段)阐述简与繁的辩证关系。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1段)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并阐释立论的根据。这一段内有三个小的层次;1层(1~3句)提出中心论点:文章的繁简不可单以文字多寡论。这一层3个句子,思路是从“从来的文章家“在繁简问题上的主张出发的,接着提出自己的见解,一分为二有所肯定,又指出偏颇。2层(4~7句)阐释为什么文章的繁简不可单以文字多寡论。作者分析了简与繁的两个方面,简有“言简意赅”与“言简意少”之分,后者是缺点,前者却是难得的优点;连同作者所赞同的“文章家”的见解,繁也有“繁冗拖沓”与“以繁胜简”之分,前者虽是缺点,后者也是难得的优点。这一层是中心论点立论的根据,也就是对“单以文字多寡论”“繁简”的武断作法的否定。 3层(8~10句)摆事实,总结大师的创作经验,简笔与繁笔,都可得宜尽妙。以文学大师们的创作为例,证明简笔与繁笔只要用得“各得其宜”,就能“各尽其妙”。这一层既是对中心论点的证明,又领起下文,为下文列举文学大师的创作既用简笔也用繁笔的具体范例引线。要读懂第1段,关键是理解中心论点的含义,要理解中心论点的含义,关键是理解其中“繁简”两个词的含义。繁,是繁冗拖沓的意思;简,是简练的意思。其它句出现的“繁”与“简”则是指写文章用笔墨“繁多复杂”与“简练”的意思,要注意区别。总之,第一段的意思是说文章有繁简,以简练为佳、繁冗为病。文字也有繁有简,简笔繁笔都可以运用得当、不违简练要求;也都有可能处置失当,犯下病忌。第二层(2~4段)紧承第1段第2小层的概括提示,具体列举《水浒传》与《社戏》既用简笔也用繁笔的例子,说明不管是简笔还是繁笔,只要用得“各得其宜”,就会“各尽其妙”,从而证明了中心论点。 第三层(5段)指出做到“繁简适当”的方法,即需要提炼,但主要是“来自生活,发诸真情”。(1)思考:文章第5段强调的是什么?从整体思路上看,它与前4段有何关系?明确:第5段强调的是:繁简适当的标准和途径。从全文思路上看,它是前4段内容的延伸深入。(2)思考:繁简适当的标准和途径是什么?明确:标准是“无可剔,不得减”。途径是提炼,即对生活的提炼,对艺术手法和语言表达的提炼。 第二部分(6~7段)指出“现今”创作上存在的“拖沓累赘”的较普遍的弊病及这种弊病的成因,说明“提倡简练为文,重议文章繁简得失”问题的必要性。
合作探究14三、课文两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分析:课文第一部分,以辩证的观点分析简笔与繁笔各自都有优劣之分,脱离内容的简笔与繁笔都是败笔,适应内容与表达需要的简
《简笔与繁笔》第二课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