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财务会计论文一、。新制度规定的收入包括医疗收入、财政补助收入、科教项目收入和其他收入,取消了旧制度医药收支分别核算的规定,淡化了药品收入,弱化药品加成对医院的补偿作用,为医改实施药品零差率作了准备。新制度明确需严格执行“权责发生制”,更清晰“收入确认时点”,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医院的医疗收入情况,实现医院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新制度规定在医疗收入下增设“结算差额”二级明细科目的核算,解决了医保按单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和百分比付费等方式结算与医院按服务项目记费之间可能存在差额的会计核算。。新制度引入了企业财务的核算方法,要求对医院实行成本核算,细化医疗成本归集核算体系,全面提升成本管理和控制水平,有助于提高医院的营运绩效。相比较旧制度,新制度进一步落实了权责发生制,加强了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提升了会计成本核算质量;增设、合并与调整会计科目,明确科室划分,指出成本归集、分摊和各计提方法。这些改变更符合和适应医院成本核算的需求,促进并完善了医院成本核算管理体系,为降低医疗项目成本,提高医院运行效率发挥了积极作用。。新制度明确规定对医院实行“核定收支、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建立财务信息与预算信息统一会计体系模式。新制度强化了成本核算与预算管理并举,通过对收入及成本费用的科室核算与分析,实行投资筹资、日常经营等的全面预算管理,整合并合理利用内部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益,加强预算约束与管理,杜绝浪费与不合理支出,保障预算的完整性与严肃性,提升财务管理效率。二、。新制度下,对外投资由原来的权益法转向成本法核算,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时才可确认投资收益,且确认的是被投资企业以前年度经营成果分享给股东的回报。但当投资额处于控股地位或取得股权比例具有重大影响时,执行成本法核算,不能根据占用实际份额衡量被投资公司的盈利水平,不能正确反映其投资回报和经营成果,不能及时提供对外投资的实际获利信息。。医疗风险基金按医疗收入的比例计提,分摊至各科室的医疗业务成本,虽在一定程度上平稳了医院医疗风险,均衡各科室的医疗风险,但不能区别科室的实际风险,不利于科室绩效管理,降低了避免风险的激励程度,最终影响医院服务水平的提升。。新制度规定,医院与医疗保险机构结算时,除医院因违规治疗等管理不善原因引起的差额外,其他结算差额应当调整(冲减或增加)医疗收入。但由于医保机构医疗费总额决算情况通常在次年下达,此时针对决算情况预告书作调整,已不能反映当年真实的医疗收入,在实际操作中难度较大,影响会计信息的及时性与真实性。。“待冲基金”的设立,医院使用财政资金的开支,意味着没有纳入“医疗业务成本”,对“医疗业务成本”的核算不够合理、不够全面,既不符合收支配比原则,又不能客观真实反映医疗业务的全成本。三、新制度下医院会计核算的对策建议为进一步完善财务制度,结合以上提出的核算问题,既要规范会计核算,又要方便成本核算,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对外投资当投资额处于控股地位或取得
医院财务会计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