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公安局派出所社区民警事迹材料他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在社区民警工作岗位上,能按照市局党委“整体防控,精确指导,精确打击”的总体思路,因地制宜,积极适应公安信息化工作需要,努力探索社区防范的新路子,几年来,立足社区,将织严织密社区防控网贯穿于社区警务的各项工作之中,坚持以服务群众、依靠群众为己任,以动态巡控、静态安防为根基,以实有人口分层次管理为重点,以社区警务信息化建设为支撑,脚踏实地打基础,尽职尽责保平安,确保了一方平安,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一、以服务群众、依靠群众为己任,积极构建和谐社区康士利负责的莲花寺社区是XX区出了名的老大难。说它难,一是因为社区位于XX区的繁华商业街,大型商场、超市和各类门店云集此地,人员、车辆流动量大;二是因为辖区内大都是老旧平房院,街巷胡同多,《野火春风斗古城》这部五十年代的老电影就是在这里拍摄的,时至今日,社区基础设施依然很差,防范难度大;三是因为这里聚居着回、满、蒙、维等8个少数民族的居民,其中回民占到90%以上,北京四大清真寺之一的南大街清真寺就座落在辖区,是令人关注的敏感地区。大家都知道,民族工作政策性强,而且十分敏感,处理不好就会引发问题。作为一个汉族民警,要想融入回民社区,接近回民群众,就必须要了解和掌握民族政策和风俗习惯。针对辖区回民群众多和在回族聚集区工作困难的特点,为更好地为回族群众服务,搞好民族团结工作,他坚持做到:学习政策懂规矩、严守禁忌重小节、依靠阿訇树威信、真诚办事换民心、维护稳定防争端,通过努力学习民族政策、了解回族群众的生活习惯、尊重这地方的风俗习惯,注重待人接物的礼节和点点滴滴的小事;积极依靠阿訇在回民群众当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和威望,帮助支持工作,既推动了工作的开展,又得到了群众的认可。比如,他烟瘾大,但回民“在教”群众忌讳烟酒,下管界时他就忍着,坚持不抽烟;入户时,从不喝回族群众家的一口水;回族群众有把斋的风俗,为了不影响他们白天休息,他就将入户时间调整到晚上;每次下社区见到回族居民,其都会主动用回族语言打招呼:“阿斯郎阿姆二来昆(您好)!”简单的一句问候,使他们倍感亲切,很容易就记住了他,警民之间的距离一下就被拉近了。又如,2004年2月,云南省XX县刘某、杨某租住XX区南大街临街房,在不知当地为回族集聚区的情况下在暂住房中烹煮猪肉杂食贩卖被当地回族群众发现,遭到回族群众围攻,得此情况后,社区民警立即做好群众的劝解和说服工作,疏散围攻群众,将猪肉制品清除。当地回族群众对及时的处理方式十分拥护。另一方面,为了给社区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赢得群众的支持和信赖,工作中,该同志把老百姓的事儿当事儿办,以真心换真心,去年5月的一天,有人到居委会报告:熊家胡同11号着火了!他二话没说,抄起灭火器,直奔火场,冲了进去,将火扑灭;居民杨大妈是从外省再婚到通州的,户口批下来后,老伴儿的子女认为她是冲着财产来的,愣是不让上户口。他不厌其烦地做通了全家人的工作。针对辖区内出租房屋多、流动人口多的特点,他还自行印制“回族群众禁忌事宜”,通过走门入户,发放到暂住人口手中,向他们宣传民族知识和注意事项,要求他们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纠纷的发生。十六大五中全会前夕,一暂住在南大街地区的外来人员在家中炒菜时,使用猪肉,周围回族邻居反映强烈,纷纷到清真寺要求为他们做主,要求清真寺组织群众去处理。康士利得到这一消息后,立即到清真寺去做工作,并迅速上报所领导。由于工作及时,避免了事态的扩大发展,维护了稳定。二、坚持以动态巡控、静态安防为根基,努力保一方平安一是建立“两队”强防范。在实际工作中,康士利通过深入的宣传、发动,加强与群众沟通与交流,以及通报警情,不断吸收有一定政治觉悟,身体较好、愿为社区服务的老党员、老干部、低保人员,以及热心治安工作的群众加入到社区防范的队伍中来。社区志愿者巡逻队已由开始的2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268人;低保户巡逻队由43名低保人员组成,编成小组,轮流进行夜间的巡逻防范。二是门店联保建制度。针对辖区门店数量多,且分散,不便管理的特点,他在48个门店和经营网点中建立了联保自治小组,相邻的10个门店为一组,设有组长和副组长,统一制定了“三包”、“两防”、“一举报”制度,“三包”即:包店内、门前治安秩序,包本店流动人口违法事件发生,包内部无火灾隐患;“两防”即:防内部火灾事故发生,防各类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的发生;“一举报”就是积极主动地向公安机关举报各类违法犯罪线索。联保自治组织的建立,提高了门店主动参与防范的积极性,有效防止拎包扒窃案件的发生。三是住户联防成系统。在建立门店联保组织的基础上,将辖区2000多户居民,按照居住情况分成99个联保小组,挑选责任心强的回民群众担任组长,主要负责看门护院和邻里守望工作。四是牢固门锁堵漏洞。从修理院门入手,通过
州公安局派出所社区民警事迹材料.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