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区环卫市场化运作现状和问题的思考对我区环卫市场化运作现状和问题的思考对我区环卫市场化运作现状和问题的思考环卫清扫作业的市场化运作,是我区在城市管理方面推陈出新、积极探索的重要举措,其核心是由政府出资,调动市场资源来向社会提供清扫作业服务。这样,既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变“繁忙政府”为“有为政府”、“效率政府”,又能通过市场调节使资源和服务快捷、高效、灵活配置。我区在环卫清扫作业市场化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就这些经验和问题作一思考。一、现状2005年,我区的环卫作业市场化运作正式启动。1月,玉林、双楠辖区环卫作业服务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并由此将环卫清扫工作推向市场。之后(1-5月),招标工作又分两批在全区各街道辖区全面铺开,8家环卫公司承包了378万平方米的道路清扫保洁和日产652吨生活垃圾人力收集、清运工作。到当前为止,全区纳入市场化运作的清扫面积达810万平方米,市场化运作总体效果较好,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的优点:(一)提高了环境卫生质量首先表现在环卫作业覆盖面积的及时扩大。随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城市区域面积在不断扩展,环卫作业作为一种市场资源迅速延伸到了城市发展的前沿,全区清扫面积达810万平方米,相比市场化运作之初的380%。其次表现在实际从事清扫人员数量的增加。市场化初期,各公司为确保工作达到合同要求,均不同程度增加了清扫人数,全区实际从事清扫作业人数为950余人,比市场化运作前实际增长了20%以上,当前人数达到了2500人左右。从事清扫人员的增加直接作用于作业质量的提高。第三表现在清扫保洁次数和效率的提高。以前全区街道仅在二环路范围内开展了延时保洁工作,市场化运作后,延时保洁被延伸到城区全部街道和涉农的主要场镇,保洁时间为:夏季持续到晚上10:00,冬季持续到晚上9:00。同时,辖区内主次街道每周要进行2次洒水作业,原来中小街道只有一天一次的垃圾收运,现在实行不间断巡回收集和车辆定时到段收集运输。大幅度提高了道路清扫保洁的质量,市民对环境卫生不满的投诉也基本得到了控制。(二)降低了清扫保洁成本市场化运作初期招标的378万平方米清扫面积和652吨垃圾人力收集运输工作,根据初步测算,全年共需经费1580万元,实行市场化运作后,采取无标底公开投标,实际中标价合计为1121万元,节省运行成本30%以上。(三)实现了“管干分离”市场化运作后,市容管理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从原来组织、实施、考核清扫保洁和收集清运垃圾转变为单纯的监督管理,打破了“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管干一体模式,改变了过去“政府花钱养人、干好干坏一样,工作积极性低、工作效率不高”的模式,成为“政府职能解放、工作效率提高,责任落实到位、工作热情高涨”的状况。(四)培育了环卫市场环卫作业市场化运作,面向社会公开招投标,吸引了大批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第一次招标2个街道辖区,报名竞标的公司有22家,第二次招标6个街道辖区,竞标公司增加到73家,第三次招标5个街道辖区,竞标公司为65家,这种优胜劣汰、积极竞争的机制,对培育环卫市场,做大做强区内环卫服务公司,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二、存在的问题从2005年至今环卫清扫作业市场化的实际情况来看,其最大的成绩在于实现了“管干分离”,政府职能得以解放。但就我区的环卫清扫作业市场而言,还处于摸索和成长的阶段,市场体系的各方
对我区环卫市场化运作现状和问题的思考模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