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论文-简便计算简便计算内容摘要: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把数学分成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概率与统计、实践与综合应用四大块内容。本人个人认为在小学阶段的数与代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大重点,因为数学的大部分知识是建立在计算的基础上的。而小学计算教学中的简便计算又是进一步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所以简便计算能给学生的计算带来很大的方便,但是一部分学生在没能很好掌握简便计算的时候刻意地去采取简便计算,结果导致了连以前会计算的算术题也算错了。在这样看来简便计算无形中也成了计算中的双刃剑。关键词:简便意识思想方法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中的顶梁柱,占据着小学数学一半以上的教学时间。而“简便计算”更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部“重头戏”,它被视作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一种重要手段,其中加法、乘法的五条运算定律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相信很多教过简便计算的老师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上课时,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够表现出对简便计算的理解,并能够很好的解决老师出的题目,而且能够说出很多的做法和理由来,看上去仿佛对简便计算已经是能够熟练应用了。可是等到作业做出来以后能够发现大片大片的错误,等在过一天作业的情况就更加不行了,很多同学已经把运算定律忘记的差不多了。所有的这些表现完全不能跟上课时的表现联系上。甚至在练习讲解过不止一遍的情况下依然有很多学生会做错同样的题型,因此简便计算这块内容已经被很多老师视为教学内容中的重中之重。对于这个困扰很多老师同时也困扰着更多的学生的问题,本人依据个人的教学经验以及对课后的反思和学生作业错误情况的分析总结出以下几点:学生机械的模仿简便,给教师上演滥竽充数的活剧对于课堂教学中的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对于老师给出的问题或练习,学生表现的非常的积极活跃,表面上看起来像是人人在参与学习,人人都对知识掌握的非常好了。但是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有很多一部分学生对于迎合课堂气氛有一首,时不时就会给你上演一下滥竽充数的活剧。在简便计算的教学中,学生会很有强的模仿能力,会在老师演示过后照样子去做,但是真正理解的又会有多少学生呢?更有甚至的完全是靠感觉这样去做,很少有学生会完全理解某个简便计算的原理,只感觉是这样做。如果老师不是去看看学生做的,问他们做的对不对?是不是这样做的?我觉得大多数学生都会说“对”或者“是”,以至于在作业中反映出这样那样的很多问题。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老师不能操之过急,一种算法要给学生完全讲透,让每一个学生都明白,并有针对性的选择提问的问题和提问的对象,来检验学生是否确实的掌握了。这样还需要老师要花多点时间耐心地进行教学。简便计算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错误。(1)对运算定律的模糊例1:44×25=(11×4)×25=(11×25)×(4×25)=275×100=27500原因分析:由于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在外形上非常的相似,致使一些学生容易造成视觉或者知觉上的错误,错把乘法结合律当乘法分配律运用,从这个现象上说明学生对这两条运算定律的理解还不够透彻。乘法分配律是乘法对于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分配律,而乘法结合律是几个数连乘时,能够交换运算顺序,像上题三个连乘应选用乘法交换律或乘法结合律,而不应选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对策:对于这种情况,教师不能简单地从形式入手,告诉学生括号里是乘号时不能运用乘法分配律,只能当括号里是加法或
小学数学论文简便计算模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