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队名:红色学习小组队长:武桂桐红色圣地西柏坡观感暑期社会活动分队西柏坡,是一处永载于中国革命史诗的红色圣地,是新中国诞生的伟大摇篮,更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进行革命主义教育的基地。7月23日,来自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的暑期社会活动分队,一行5人怀着无限的崇敬和向往,奔赴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寻觅革命先辈们的光辉足迹,了解共和国建立的历史背景,接受光荣革命传统的再教育。清晨一早,我们既整装待发,经历了数小时的车程,我们便到达了西柏坡纪念馆前的广场。眼前高高耸立的便是“革命圣地西柏坡”纪念碑,队员们在西柏坡纪念碑前进行了合影。合影完毕后,大家又向前来参观的游客发放了西柏坡根据地红色史实的相关资料,并且受到了热烈的欢迎。随后,我们便步行前往西柏坡革命旧址,从纪念碑方位出发向北行走了500余米的路程,便来到了西柏坡革命旧址,眼前呈现的是一片矮矮的土墙,走进院中,又有许多独立的庭院。队员们分别走访了毛主席、朱德元帅、周总理、刘少奇夫妇及其他革命先辈的居室。革命先辈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在这里生产生活,度过了一段极度简朴和辛劳的日子。看见周总理夫妇卧室里尚存有邓颖超同志亲自纺纱所用的纺纱机;看到了刘少奇夫妇新婚所用的简朴家居用品;朱德元帅手植的果树今日依然郁郁葱葱;毛主席的办公桌上的杯子锈迹斑斑。这一切无疑令我们感动万分,正是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深入人民群众的做风,以及不骄不躁的品质成就的共产党的伟大胜利。本次西柏坡革命旧址的中心位置是“中共中央临时会议室”。50年前在这里,伟大的中国革命领袖们在这里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宣告彻底废除了中国近百年来半封建半殖民地下的土地剥削制度,实现了广大劳苦群众翻身做主人的理想;还组织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迎来了共和国的黎明;并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设计了建立新中国的宏伟蓝图。如今看来这里有的只是矮矮的土屋,简易的木凳,破旧的沙发,似乎与这里诞生的功绩不成正比。然而正是这种简陋的环境磨砺了共产党员的品性,锻造了新中国的脊梁。随行的讲解员说道,每次会议报告员与主席位居前排,随后而来的委员无分官阶大小依次入座,后到的委员要自己搬小凳前来开会。这种民主、朴素的作风作为我党的优良传统,作为实事求是的现实写照给在场的观者极大的震撼和鼓舞。从会议室走出,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我们又在党旗下对党宣誓,表达了自己对党的无比向往之情和崇高的敬意。离开革命旧址,我们又来到西柏坡国家安全纪念馆,在这里我们观看了相关的影像资料,更为直观的和深刻的了解了我党的领导同志在这里的生活工作情况,以及制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召开党的七大会议和指导完成三大战役的详细情况。使我们对党的历史和精神有了更加具体的学习。总结本次参观学习的过程,队员们重访了伟人们工作、生活的地方,走进一处处泥土堆砌的矮房子,看到室内简朴的起居用品,体尝到革命先辈们节俭而又艰苦的生活状态。相比于现在许多部门宽敞明亮的办公大楼,不禁令人感慨万千:西柏坡精神是我党在中国革命的长期斗争中形成的创业精神,是我党始终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是我党历史责任感和庄严使命感的生动体现,是我党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的集中体现。正是由于秉持了这种艰苦奋斗的西柏坡精神,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谱写了共和国壮丽的篇章。下午4时左右,“高举红旗跟党走——西柏坡红色之旅活动”的主体部分大致完成,同学们依旧怀揣着革命主义的激情和共产主义的理想,安全顺利地返回了位于石家庄的驻地。此后,本小队成员延续本次暑期社会活动的精神,在各自的家乡对我党的光辉历程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进行了宣传和学习,组织了调查问卷活动,在小范围内带动了大家对红色知识、红色文化的学习热情。今年是建党90周年,执此之际,弘扬和发展革命主义精神,学习与坚持光荣革命传统是利党利民的大事。本学习小组成员通过认真准备,精心计划和认真总结,对党的光辉历史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学习,深深感受到艰苦奋斗的西柏坡精神,必将加倍努力地投身于学习和工作当中去,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一己之力。8月12日每位同学的总结报告:(1)“高举红旗跟党走”——西柏坡观后感农电01班赵炜佳7月25日,我作为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暑期实践队分队的一名普通队员,走进了西柏坡。这个光耀中山县一个只有百十来户的普通山村。1947年5月中共中央工委选定这个地方,1948年5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这里,使这个普通的山村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创建新中国的指挥中心。从此,西柏坡以其独特的贡献,彪炳于中国革命史册,竖起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在这片故居平房的背后,有幢稍高并大许多的敞屋,原是当年
红色圣地西柏坡观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