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高储蓄率、低消费率生命周期/永久性收入假说认为:储蓄是未来的消费。或用于储蓄者日后的消费,或作为遗产留给后代消费。根据世界银行(2002)的数据,1999年中国国内储蓄率为42%,同年美国国内储蓄率为16%。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推进,2002年后,中稳增长,企业储蓄明显上升为突出特点。%%,其中企业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从1997年的13%%,而同期政府可支配收入的占比上升了2个百分点(周小川)。%,%,其中扣除政府消费14%之后,%,不仅可能是世界最低,而且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低的(樊纲等2009)。2009年1月-8月,%,。相比较而言,8月消费增速虽也有所反弹,%,。今年,中国消费占GDP的份额很可能创下新低。储蓄的分类储蓄的统计有很多口径,一国总储蓄可分为国民储蓄和国外储蓄两部分。国民储蓄是一国经济总体中各个部门的储蓄之和,包括个人部门的居民储蓄(personalsaving)、企业部门的企业储蓄(businesssaving)和政府部门的政府储蓄(governmentsaving)。在现实中,另外一个经常出现的错误是对银行储蓄存款(deposit)和储蓄(saving)概念的混淆。居民储蓄=居民的金融资产的增量+实物资产的增量-金融负债的增量+收到的资本转移。银行存款仅是其中金融资产的一种。储蓄率计算中的收入根据储蓄率的定义,它是储蓄占收入的比率。自然收入变量的选择对储蓄率本身的大小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国内的相关研究中对于选择什么“收入”也存在着一定分歧。常见的两种方式是:。(e)作分母。运用第一种方式计算得到的储蓄率通常能够很直观地看到储蓄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状况,所以一般在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中以及计算国民储蓄率时采用。第二种方式,即储蓄除以可支配收入的方法得到的居民储蓄率更有利于研究居民在储蓄与消费之间的选择行为。这更具国际可比性。数据来源:美国总统经济报告2007数据来源:任若恩、覃筱,中美两国可比居民储蓄率的计量:1992—2001,《经济研究》2006年第3期,67-811980-2001年部分发达国家的居民储蓄率(%):王学武,美国个人储蓄率研究,《社会科学家》2006年第7期影响储蓄率的因素为什么家庭和国家储蓄?家庭储蓄是为了供孩子读书,提供养老保险,以防万一(例如暂时失业等),或许给后代留下一些遗产。国家储蓄是为了投资,为了经济增长,为了今后有更高的收入。影响储蓄率的主要因素有:现在的收入、未来的收入、人口结构、实际利率和滞后利率。在美国,引起私人储蓄率下降的原因当然有很多,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对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公共和私人保险的改善都降低了预防性储蓄的需要;消费信贷的不断发展也在降低年轻人的储蓄率,比如美国20世纪80年代住房按揭贷款成数的下降,确实有降低储蓄率的作用Summers,L.,Carroll,C.,Blinder,,“?”,BrookingsPapersonEconomicActivity,2,607-642.。参加美联储1983年消费者调查的居民中,有43%的人说,他们的储蓄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紧急情况,只有15%的被调查者说,他们储蓄的最主要动机是为了退休后的生活。中国有效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普遍被认为是居民近来所产生的对未来收人不稳定的预期(刘国光等1999)刘国光等:《2000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但统计数据却显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稳上升。中国要提振消费,必须下大力气去完善社保体系、医疗体系和失业救助体系。中国企业储蓄率上升的原因§和中国巨大的农村劳动力大军有密切关系。广大劳动者只分享到较少的公司利润,劳动者收入和福利增长赶不上净产值增长
中国的高储蓄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