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个人经历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个人经历XXX学校XX级XX专业X班XX号某某某【摘要】人生活在世界上,总要同周围的各种事物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为了使个人与周围世界保持平衡,使周围世界服务于人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人必须对周围世界进行探究和发现,这就形成了对外部世界的一些看法。同时,为了使自己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能在社会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每个人又不得不对自己本身进有反思,以了解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特点和能力,能在社会中发挥怎样的作用,这样就形成了人对自身的意识,即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人认识世界的出发点,也是个人成长与发展的基础。【关键词】大学生自我意识个人经历【正文】、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意识的高级阶段,是社会意识的组成部分,是人1对自己,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的社会认知系统。自我意识的对象包括自我意识本身,正是这种“客体即主体自身”的特殊性使自我意识有其特有的属性和规律性。自我意识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心理现象,它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个心理成分构成。这三种心理成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统一于个体的自我意识之中。2、自我认识:自我认识的内容涵盖了对有关“自己”的一切属性的认识。自我认识的内容就是自我概念。(1)对物质自我的认知。从生物学意义上看,人是一个动物实体(有复杂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动物)。对物质的自我的认识则是对人的物质属性的认识。它包括对自己外部特征的认知:身体的高矮,体重的胖瘦,相貌的美丑;解剖结构的认知:各器官组织的正常与异常;生理功能的认知:各系统功能健全与疾患等。(2)对社会自我的认知。对自己在人际关系和社会群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名声、人缘、权力、义务等的认知。其中社会角色的自我知觉,影响和决定着人们做出与个体的社会角色相适应的角色行为。而对自己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群体中的地位与作用的看法,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自我体验。特别是具有外部价值取向的人,往往把取得人际关系和社会群体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为自己人生的唯一目标。(3)对精神自我的认知。这是自我意识的主体把认知的对象指向了自我的精神世界,它包括对意识层的智力水平、气质类型、性格特征等的认知;也包括对潜意识层的认知。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部分,它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认知和评价,即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其中自我认知是自己对自己身心特征的认识;自我评价是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对自己做出的某种判断。自我认识主要解决“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比如有人观察自己的形体,认为自己属于“健壮型”;分析自己的为人处世,认为自己是热情友善的;用批评的眼光审视自己时,觉得自己脾气暴躁、容易冲动等。因此,自我认识的内容涉及个人的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评等。在客观的自我认识基础上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价,对于个人的心理活动、行为表现及个人在社会群体中人际关系的协调,都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如果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把自己看得低人一等、没有价值,那么,他就会产生自卑感,做事缺乏胜任的信心,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其结果必然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难以建立较合适的标准,缺乏保证质量的信心,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相反,如果一个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他就会产生盲目乐观的情绪,自我欣赏,自以为是,结果往往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难以与人合作,或被他人拒绝、被群体所孤立;
[训练]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个人经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