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普雷马克原理也叫+普雷马克原理.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普雷马克原理也叫普雷马克原理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普雷马克原理”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的支持!普雷马克(Premack)原理就是用来帮助教师选择最有效强化物的一种方法,是指用高频行为(喜欢的行为)作为低频行为(不喜欢的行为)的有效强化物。但要注意,对一个学生有效的强化物可能对另一个学生不适合;如果过度使用强化物,强化物可能失去原有效力。可以帮助年轻父母来应对这个常见的育儿问题。原理简介普雷马克(D?Premack,1965)最早提出,利用频率较高的活动来强化频率较低的活动,从而促进低频活动的发生。这一原理被称为普雷马克原理。由于祖母对付孙子常用这种方法,所以又被称为祖母原则,即“先吃了你的蔬菜,然后你就可以吃甜点。”说得更明确一点,就是先让孩子做一些不太喜欢做的事情,然后“柳暗花明”,就可以做自己喜欢的1事情了。[1]使用注意一是必须是先有行为,后有强化,这种前后关系不容颠倒。比如,小明从小就喜欢看电视,上学后依然如此。但家长有一项规定,必须做完功课,才可以看电视,若功课没有做完或做得不够认真,则禁止开电视。有几次小明没有做完功课就想打开电视看六点钟的动画片,都被妈妈严格禁止了。结果,直到小学毕业,小明均能遵守这项规定,总是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作业,然后再去看他喜欢的电视节目。有的家长常常误用,总是允许孩子先看电视,然后做作业,完全是本末倒置,这样就不会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二是必须使孩子在主观上认识到强化与他的学习行为之间的依随关系。如果在学生心目中没有把强化与良好的学习行为联系起来,强化对他的学习并不起作用。比如,有的学生为了看电视,草草地做完作业,就要看电视,如果家长允许看,则是对他做作业草率、不认真这一不良行为的强化。因此,家长必须使儿童意识到,允许他看电视是对他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一种奖励,而不是随便怎样他想看就可以看的。三是必须用学生喜欢的活动去强化相对不喜欢的活动(强弱关系)。比如,家长可能觉得弹钢琴要比练毛笔字有趣2得多,因此告诉孩子说:“你放学后先写一百个毛笔字,然后我允许你弹一小时钢琴。”家长心想这回孩子该好好练字了,可孩子根本不买帐,因为他宁愿多写毛笔字,也不愿弹钢琴。可见,教师和家长在选择强化物时,必须了解与所要强化的学习行为相比,儿童更喜欢什么,并把后者做为强化物,方能有效。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原理对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有一定帮助作用的,但从孩子长远来看不一定非常有利。因为经常这样做,会容易让孩子形成一种“完成学习任务是为了„„”惯性思维,从而缺乏真正持久的学习动力。[4]案例一在视唱练耳课上,孩子们想弹一首流行歌曲,对枯燥、单调的音节练习缺乏热情。当老师领着大家练过几遍之后,有的学生不耐烦了,抗议说:“行了,别再练了~”这时,教师说:“大家如果能一遍准确地弹好这一小节,我们就弹一首流行歌曲。”同学们齐呼:“好,我们练~”这位聪明的老师就是在运用普雷马克原理。案例二代币制用行为主义养儿子和大多数男孩子一样,都都很好动,吃饭时也不能好好地3吃,有自己的想法,而且,想法很强烈。我们想纠正他的吃饭不怎么认真这这个习惯,各个方法用完后,我没有办法了。比如哄他,比如吓他,比如怒目而视等。他依然是该怎么吃还是怎么吃。问题的本原还是我们自己,很小的时候没有能够及时地调整。当然,可能他什么事情也没有,是我们大人的眼光出了问题,

普雷马克原理也叫+普雷马克原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hufutaobao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20-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