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没有催婚的别人.docx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没有催婚的别人,只有恐慌的自己春节将至,不少单身姑娘同我讲,一想到回家过年要面临七大姑八大姨的“催婚”,就莫名很沮丧。社交媒体上,亦有五花八门“反催婚指南”祭出,回家过年的味道变了,倒有点奔赴战场的悲壮感。作家荞麦写过一篇文章,叫《过年机器人》:每年春节,我都会封存大部分的自己,只留下小小一部分,来度过这个奇怪的节日。不管你平时多么逍遥自在,这时候都不得不接受从头至尾的考验:赚多少钱?结婚与否?何时生小孩?小孩怎么样?我剩下这小小一部分的自己,沉默寡言,最擅长装聋作哑,封闭自己的感官,甚至不得不关闭了一部分大脑,来度过这难熬的数天……我自己也曾是个大龄单身女青年,从21岁到29岁,催婚的那些陈词滥调听了整整8年,8年啊,抗战都胜利了。也曾沮丧、愤怒、委屈,痛斥上一代人观念的落后和狭隘。可是如今跳出当事人的角色,反观催婚这件事,我有了不同的感受:1,对于结婚这件事,代际之间的观念鸿沟比我们想象得还要大。经济与精神皆独立的现代女xing,已经把结婚当成生活方式,而不是所谓的归宿。别说上一代人,连同时代的不少男xing,已经被时代甩出去好远,就像甘北的一篇文章讲,“女人都不想结婚了,男人还在幻想找个保姆。”女xing觉醒、成长太快,都市里同龄的男xing都有点追不上了,更别说生活在十八线城镇的上一代人。2,我们害怕催婚,根源在于自己内心的恐慌。在小城镇和乡村生活过的人应该会懂,别人问你“有对象没”,“怎么还不生小孩”,其涵义和问你“吃饭了吗”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没有多少人真正关心你的生活,这些看似亲密的追问,仅仅是一种寒暄的方式。别谈什么隐私权,用都市人的观念去指责小城镇人的生活方式,是件非常不聪明、两败具伤的事。那我们害怕的是什么?不是别人的催催催,而是自己内心的恐慌——我是不是真的是个loser?会不会真的遇不到那个对的人了?我会孤独终老成为一个笑柄吗?这些恐慌,在大城市里容易找到同境遇人的安慰,以及大城市给了你充分的自由和可能xing,因此只有当你回到家乡,面对亲戚直言不讳的追问时,才发现自己无处遁形。3,我们都希望世界按照自己的意志运转,而没有学会理xing包容地对待。2016年,心理学家武志红出版了一本书《巨婴国》,引发广泛的讨论。我忽然觉得很多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绪,都有了较为清晰的答案。比如,春节面对亲朋好友催婚这件事,过去的我,会本能地觉得很烦躁、很抗拒,内心有这样的声音在呼喊——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对我?我们容易被别人的语言所伤,因为我们接受了他们投射过来的讯息:你怎么还没结婚?女孩子年纪大了就不好嫁人了。我们愤怒的是,你为什么看不到我的美貌、我的聪明、我的事业、我开阔的眼界、多元有趣的观念,而眼睛只盯着我有没有结婚?潜意识是,你为什么不按照我的意志,说我爱听的话?而如果你的心理状态,是理xing的成年人,你会理解差异,明白世界并不会按照你的意志运行,从而更加包容地对待。所以你看,哪有催婚的别人?只有恐慌的自己。这几年,我的另外一个洞察是:真正幸福的人、在婚姻里体验过高质量亲密关系的人,他们不会催婚。因为他们懂得:催婚催不来好的感情。遇见那个对的人,有多么不易。不是你把自己经营得足够优秀就可以,遇到爱情这件事,需要那么点运气;结婚并不意味着从此幸福甜蜜,无忧无虞,而是另一个复杂的开始,它真正考验两个人的人品、智慧、情商、心xing。婚姻是零和博

没有催婚的别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ongmengguoji
  • 文件大小108 KB
  • 时间2020-01-2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