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眉战役扶眉战役胡宗南和“二马”反扑西安失败后,被迫西撤转入防御。胡宗南将5个军猬集在扶(风)眉(县)地区的渭河两岸,控制了西安以南土地岭至宝鸡一线的秦岭北麓诸高地。“二马”则分散驻扎在东起旬邑县土桥镇,西至麟游县崔木镇,南至永寿,北到长武、彬县一带。胡、马在渭河之滨的狭长地带布成了一个“口袋阵”,企图凭借有利地形联合作战,阻止第一野战军西进和南下。6月中旬,经中共中央军委同意,第一野战军成立第一兵团和第二兵团。第一兵团由王震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辖第一军、第二军、第七军;第二兵团由许光达任司令员,王世泰任政治委员,辖第三军、第四军、第六军。第十八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周士第;第十九兵团司令员杨得志,政治委员李志民。各兵团抓紧休整、练兵,部队士气高涨。与胡宗南集团相比,一野兵力占绝对优势,彻底改变了敌强我弱的状况,聚歼胡宗南集团的条件已经具备。7月6日,一野在咸阳召开前委扩大会议,彭德怀在会上提出了经中央军委同意的“钳马打胡,先胡后马”的作战方案。彭德怀指出,一野兵力虽占绝对优势,但宁青“二马”未曾遭到解放军歼灭性打击,战斗力比较强,且兵力分散,不易围歼,而胡宗南在扶眉地区兵力集中,秦岭以南又没有能够北援的预备队,有利于聚歼。另外,胡宗南部两个军在渭河以南,三个军在渭河以北,沿岸没有大军渡河设施,一野发起攻击时,南北无法相互支援。“二马”在进犯咸阳时损失严重,不会轻易援胡。会议决定先打胡宗南集团,迫使胡部退往汉中,孤立“二马”,待后主力迅速西进,歼灭青宁“二马”。7月10日,扶眉战役开始。第十九兵团在司令员杨得志、政委李志民的率领下,进至乾县、礼泉及其以西高地,构筑工事,向“二马”援陕军摆出进攻姿态,保证主攻部队右翼安全。第十八兵团六十一军向西安以南的子午镇国民党军发起攻击,歼其第十七军十二师和第六十九军八十四师千余人,残部南逃。7月11日拂晓,第一野战军发起进攻。第二兵团由礼泉出发,西渡漆水河,从胡、马集团之间自北向南楔入,直插国民党第十八兵团侧后。下午4时,第四军十二师夺取乾县临平镇,掩护主力挺进。担任兵团前卫师的第四军十师,由临平北黑山、伊家堡一线出发,经扶风县天度镇,绕过法门寺镇,强行军150里,连夜进至岐山县青化镇,前卫部队迅速进至益店镇。12日凌晨2时,第四军十一师三十一团进至益店镇附近;3时,十师占领岐山罗局镇,迅即指挥二十八团连续追击20里,控制了南罗局。7时,二十九团二营南下20里攻占眉县车站,消灭了国民党第十八兵团警卫营,截断了国民党军西逃之路。与此同时,第十八兵团(缺第六十一军,附第一兵团第七军)在周士第司令员指挥下,由咸阳、兴平沿咸凤公路、陇海铁路向西推进,在攻克武功后,占领了扶风的杏林镇和绛帐镇,迫使正面的国民党军步步后退。第一兵团在王震司令员的指挥下,兵分两路,沿渭河南岸的长益公路及秦岭北麓向西挺进,歼灭国民党第九十军、第三十六军大部后,攻克周至、眉县两座县城,在渭河南岸警戒,策应北岸行动。至此,第一野战军完成了对扶风、眉县地区国民党军第十八兵团一部和第三十八军、第六十五军、第一一九军的战略包围。国民党前线总指挥、第十八兵团司令李振见解放军从东、北两面猛烈攻击,防线不断被撕破,遂下令向罗局退守。12日拂晓,被包围的国民党第六十五军、第三十八军开始全力向西,企图打开缺口实现突围。坚守在罗局西的第四军十师,打退了国民党军的多次集团
扶眉战役模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