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森林公园总体设计的指导思想应以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为主体,充分利用森林旅游资源,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科学保护、合理布局、适度开发建设,为人们提供旅游度假、休憩、疗养、科学教育、文化娱乐的场所,以开展森林旅游为宗旨,逐步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森林公园总体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 森林公园建设以生态经济和旅游经济理论为指导,以保护为前提,遵循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2 森林公园建设应以森林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旅游客源市场为导向,其建设规模必须与游客规模相适应。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进行适度建设,切实注重实效。3 森林公园应以森林生态环境为主体,突出自然野趣和保健等多种功能,因地制宜,发挥自身优势,形成独特风格和地方特色。4 统一布局,统筹安排建设项目,做好宏观控制;建设项目的具体实施应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可视条件安排分步实施。5 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专业技术标准、规范的规定。三、森林公园 功能分区根据森林公园综合发展需要,结合地域特点,应因地制宜设置不同功能区。1、 游览区2、游乐区3、 狩猎区4、 野营区5、 休、疗养区6、 接待服务区7、 生态保护区 8、 生产经营区9、 行政管理区10、 行政管理区四、 环境容量与游客规模环境容量一般采用面积法、卡口法、游路法等三种测算方法,可因地制宜加以选用或综合运用。A面积测算法:除卡口法和游路法适用条件之外、游人可进入游览的面积空间,均可采取此法。B卡口测算法:适用于溶洞类及通往景区、景点必须并对游客量具有限制因素的卡口要道。C游路测算法:适用于游人只能沿山路步行游览观光风景的地段。四、 环境容量与游客规模游客规模1、 总体设计前,应对可行性研究提出的游客规模进行核实。2、 根据森林公园所处地理位置、景观吸引能力、公园改善后的旅游条件及客源市场需求程序,按年度分别预测国际与国内游客规模。3、 已开展旅游的出森林公园游客规模,可在充分分析旅游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按游人增长速度变化规律进行推算;未开展旅游的新建公园可参照条件类似的森林公园及风景区游客规模变化规律推算,也可依据与游客规模紧密相关诸因素发展变化趋势预测公园的游客规模。五、景点与游览线路设计(一) 景点设计1、 景点设计内容2、组景3、景点布局4、 景点命名五、景点与游览线路设计(二) 游览线路设计1、 游览线路设计内容选择游览方式、组织游览线路、确定游览内容。2、 游览方式选择A陆游,B水游,C空游,D地下游览3、 游览线路组织3、 游览线路组织(1) 合理布局,充分利用各种游览方式,形成有机结合,提供丰富的出游览内容。(2)游览线路应有鲜明的阶段性和空间序列变化的节奏感,由起景开始、发展,到高潮、结束,逐渐引人入胜。(3)游览线路应便捷、安全,使游客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观赏到景观精华。(4) 使游人能感受和利用森林公园的多种效益功能。(5) 有利于森林公园景观资源和环境保护。(6) 有利于合理安排游人的行、食、住、购、娱等旅游服务设施。六、 植物景观工程(一) 一般规定1、 森林公园的生产经营区按原森林经营方案及有关林业规定经营;森林旅游区森林的经营方向是为森林旅游服务,采取的各种经营措施必须与游览观光及各种旅游功能需要相适应。2、 森林旅游区的森林植被兼顾景观、休憩、疗养、保健、科研、板胡生态环境等多种旅游功能。应根据需要,因地制宜地合理布局、统一安排。3、 以保护好现有森林植被为前提,逐步形成多树种、多层次、乔灌藤草相结合的较完整的区系植物群落,提高游览观光价值和防护功能。总体上保持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微观上为游人提供不同植被群落多彩多姿的观赏内容。4、 风景林及防护林严禁以单纯取材为主要目的的采伐利用,应根据景观需要采取定向培育及卫生采伐。(二) 植物景观设计1、 森林植物景观是森林公园景观的主体,包含主景、配景和衬景。2、 森林植物景观,应以现有森林植被为基础,按景观需要,结合造林(种草、种花)、改造和整形抚育等措施进行设计。不应大砍大造,应保持森林植被原始状态。3、 对于森林公园内尚存的宜林地,应结合景观需要,进行人工造林(种草、种花)、植株应自然配置。4、 对于生长不良且无景观价值的残次林、或由于景观单调而切实需要调整的成过熟人工林,应进行改造。改造后的出景观应具有特色,并应与总体相协调。
森林公园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