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1840——1949)课程标准: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政治: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经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曲折发展。思想:?魏源李鸿章康有为一、鸦片战争前后——开眼看世界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编译:《各国律例》、《四洲志》(近代第一步系统世界地理志)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海国图志》(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影响?近代学习西方的第一步,近代思想解放的开端。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19世纪60-90年代)含义?中学即封建伦理纲常、西学即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洋务派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挽救封建统治。实践?洋务运动。评价?实践了师夷长技思想,迈出中国近代化历程第一步,局限:单纯学习技术不学习制度,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单元提炼:1、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共同主题:学习西方、救亡图存)派别(阶级)主张活动特点林、魏(地)师夷长技以制夷无技术洋务派(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运动维新派(资)维新变法、君主立宪戊戌变法制度革命派(资)三民主义、民主共和辛亥革命陈、李(资)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思想陈、李(无)马克思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技术转向制度的决定因素:“转石效应”——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依据上述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转石效应”.“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个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三权分立、立宪、法治、异:民主共和----:“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也。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贱扈之臣无所擅其权,大小官司无所卸其责,草野小民无所积其怨。”与上述材料相吻合的观点是A.“革命是除旧布新之良药”B.“君臣一伦,亦全从人立之法而出,有人立之法,然后有君臣”C.“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D.“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难,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这个观点的最早提倡者应是A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人物B甲午战争后的资产阶级维新派C辛亥革命时代资产阶级革命派D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知识分子B维新派——兴民权
近代中国18401949培训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