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葫芦岛水文地质资料模板.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2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葫芦岛水文地质资料4自然条件(1)气温根据笔架山海洋站1994年~1995年的观测资料统计得: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年极端最高气温:℃(出现于1994年7月)历年极端最低气温:℃(出现于1994年1月)。(2)降水统计笔架山海洋站1987-1995年(其中缺1992、1993年)共7年的降水资料,结果如下:,(出现于1991年7月29日)。降水多集中在6~9月四个月中,其降水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78%。(3)雾统计笔架山海洋站1988-1991年资料,大雾(能见度小于1公里),。(4)风根葫芦岛海洋站近3年(2006~2008年)的风速资料进行分析计算。(气象观测点坐标为北纬40度44分,东经120度58分,,,记录结果为10分钟平均风速)N向风出现频率最高,%;SW、SSW与S向次之,%、%%。强风多出现在N向,%。,%:最大风速为20m/s,发生在N,次最大风速为19m/s,发生在NNW向。分季节对风况进行统计:春季葫芦岛站SW~S向风出现频率较高,%,N向次之,%。常风向为SW~S与N向。强风向为N向。,,最大风速为19m/s,发生在NNW向。夏季葫芦岛站SW~S向出现频率较高,%,N向次之,%。常风向为SW~S向与N向,强风向为N向。,,最大风速为11m/s,发生在N向。秋季葫芦岛站N向风出现频率较高,%,SW向次之,%。工程海域常风向为N与SW向,强风向为N向。,,最大风速为15m/s,发生在N向。冬季葫芦岛站NW~NNE向风出现频率最高,%,其中N所占频率较高,%;SSW~SW向次之,%。常风向与强风向均为N向。,%,最大风速为20m/s,发生在N向。(1)潮汐1)潮汐性质锦州港附近海区属不规则半日潮海区。2)潮汐特征值本港水深、高程及潮位值均以葫芦岛理论最低潮面起算(下同)。最高天文潮位 ;最低天文潮位 ;平均高潮位 ;平均低潮位 ;平均海平面 ;最大潮差 ;平均潮差 。3)设计水位设计高水位: ;设计低水位: ;极端高水位: (重现期为50年一遇);极端低水位: (重现期为50年一遇)。(2)波浪根葫芦岛海洋站近3年(2006~2008年)的波浪资料进行分析计算:(波浪观测点坐标为北纬40度42分,东经121度1分,,。每日08、11、14、17时观测,采用1/10大波波高进行统计)葫芦岛S和SSW向波浪频率最高,%%,其次为N向,%。以下的H1/%,,说明该海域波浪较小。强浪向为SSW向,H1/%,%,%;次强浪向为S向H1/%,%,%。~,%,~,%。分季节对波况进行统计:葫芦岛站春季波高S~SSW向出现频率最高,%,其中S和SSW向,%%;N向次之,%。波浪的强度以SSW向最强,S向次之。以下的H1/%,;~%,~,%。葫芦岛夏季波高S~SSW向出现频率最高,%,其中S和SSW向,%%;N向次之,%。波浪的强度以SSW向最强,S向次之。以下的H1/%,;~%。葫芦岛站秋季波高N向所占频率最高,%,其次为SSW与SW向,%%。波浪的强度以SW向最强,SSW向次之。以下的波高H1/%,;~%,~,%。葫芦岛站冬季波高N向所占频率最高,%;其次为SSW与S向,%%。波浪的强度以SSW向最强,S向次之。以下的H1/%,;~%,~,%。葫芦岛N向浪资料对本工程没有代表性,但E~SW对本工程的外海波浪是有代表性的。依据本港区的平面布置方案特点,结合天津港湾研究院在工程区进行的相关数模结论,同时根据《海港水文规范》上风区成浪的相关条例,对本工程不同位置进行风区成浪推算。本阶段采用设计波要素如表4-3、表4-4。(3)海流为分析清楚拟建港区的潮流运动情况,于2009年11月在拟建工程海域进行过水文测验。本次水文测验,共设立了4个临时潮位观测站,分别为H1、H2、H3、H4;6个潮流观测点为V1~V6,具体位置见下图。水文泥沙测验水文测站、验潮站站位示意图本海区海流以潮流为主,属不正规半日潮流。流向分布情况:施测海区潮流为明显的往复流,落潮实测平均流向与涨潮实测平均流向反向的差值一般不足15°;近岸水域:涨、落潮流向分别为45°和222°,涨潮为NE向,往湾顶方向流动,落潮为SW向,往湾口方向流动;离岸水域:涨、落潮流向分别为52°和227°,涨潮为NE向,落潮为SW向;涨、落潮水流方向与近岸水域基本相同。流速分布情况:实测涨、落潮平均流速分别为,涨潮流速略大于落潮流速,;其中,大潮分别为,小潮分别为;涨落潮平均流速大、小潮分别为,大潮流速略大于小潮流速。总体来讲,观测海域水流强度离岸水域强于近岸水域,涨落潮平均流速分别为。近岸水域:从V1~V3测站来看,涨落潮水流强度基本相当,、,、。离岸水域:由V4~V7四个测站能够看出,、、,东部测点V7地处浅水区流速相对较弱,其它三个测站水流强度基本相当;

葫芦岛水文地质资料模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读书百遍
  • 文件大小256 KB
  • 时间20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