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护理讲义学习目标:了解压疮的相关知识熟悉引发老年人压疮的因素掌握预防压疮的方法能为Ⅰ度压疮的老年人提供护理知识要求:压疮概述压疮也称压力性溃疡,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造成了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软组织溃烂和坏死的状况。老年人易出现压疮的部位:黑色三角形标注的为压疮易发部位:仰卧位枕骨、肩胛骨、骶骨、脚跟侧卧位:耳朵、肩峰、髋部、膝关节的内外侧、足内外踝俯卧位:面颊、耳郭、肩峰、女性乳房、肋缘突出部、男性生殖器、髂前上棘、膝部和足趾等坐位:坐骨结节、肩胛骨、足跟等处压疮分期的方法参考美国国家压疮咨询委员会(NPUAP)2007压疮分期,可将压疮分为如下几期。可疑深部组织损伤由于压力或剪切力造成皮下软组织损伤引起的局部皮肤颜色的改变(变紫变红),但皮肤完整。Ⅰ期皮肤完整、发红,与周围皮肤界限清楚,压之不褪色,常局限于骨凸出部位Ⅱ期部分皮肤缺损,皮肤表浅溃疡,基底红,也能够表现为完整的皮肤或已破损或破溃的血疱。Ⅲ期全层皮肤缺失,皮下脂肪层可见,但是骨、肌腱或肌肉尚未暴露,可有结痂和隧道。Ⅳ全层皮肤缺失伴有骨、肌腱或肌肉的暴露,常存在结痂、瘘管和皮下隧道不可分期全层皮肤缺失但溃疡基底部覆有腐痂和或痂皮引发老年人压力的因素力学因素造成压疮的力学机制中,有压力、剪切力和摩擦力。这三个力共同作用,导致皮肤受压、缺血、缺氧、营养障碍、抵抗力下降而出现红、肿、水泡,进一步进展为破溃。压力身体自身的体重和附加身体的力是造成皮肤损伤的取重要因素。骨隆凸处如骶尾部、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踝关节、足关节等处受压集中,易发生压疮。长期卧床或长期坐轮椅等可导致机体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会影响局部组织的微循环,限制血液流动,引起软组织局部缺血,从而导致压疮。剪切力是引起压疮的第二大原因,它是因两层组织相邻表面间的滑行,产生进行性的相对移位所引起的。剪切力的产生与体力关系甚为密切。引起相反方向的进行性平行滑动的力量。如仰卧位患者抬起头超过30度时,坐轮椅患者的身体前移倾等均能在骶尾及坐骨结节部产生较大前剪切力,造成皮肤组织损伤。摩擦力身体重心向反方向移动时对皮肤的牵拉作用即摩擦力。搬动患者时拖拉动作、床单皱褶或有渣屑等是临床常见的摩擦力来源。同时摩擦力与皮肤的潮湿度有关,在汗的作用下,爽身粉的细微粉末可忝粗大颗粒,使皮肤的表面摩擦系数增大,同时堵毛孔,阻碍皮肤呼吸,加重摩擦力对皮肤的损伤。局部潮湿:大小便失禁(出汗、引流液污染等因素引起局部潮湿,导致皮肤弹性和抵抗下降。在潮湿环境下老年人发生压疮的危险性会增加5倍。活动受限:活动受限指老年人自主改变体位能力受损。活动或移动受限使老年人局部受压时间延长,压疮发生的机会增加。脊髓损伤、年老体弱、外科手术后制动的老年人都是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使用石膏、夹板或牵引时,松紧不适宜、衬布不当,使局部血液循环不良,也会导致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全身营养不良和消肿营养不良和消肿导致皮肤变薄,致使皮肤抵抗力降低,易导致压疮发生。相关链接易发压疮的高危老年人截瘫、偏瘫、昏迷等失去知觉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营养不良或伴有水肿、活动能力差的卧床老年人。极度瘦弱的老年人,高度超重增加了持重部位压力的肥胖老年人。高热多汗,大小便失禁等经常受潮湿刺激的卧床老年人。骨折石膏、夹板固定、牵引、强迫体位及特殊约束的老年人。皮肤护理做好老年人的皮肤护理,皮肤一旦弄脏要及时清洁。能够使用润肤露、凡士林等润滑剂防止皮肤干燥。新型下敷料的应用能够保持皮肤的完整性,可用薄型水胶体下敷料、透明下敷料等。正确移动老年人鼓励和协助老年人经常变换体位,每1-2小时改变体位一次,避免压疮部位长期受压。移动老年人时不要在床单上拖拉老年人:抬高老年人、抬空足跟再移动,以减少摩擦力:采用体位翻身和移动老年人技术或使用翻身垫等辅助器具能够降低压力、剪切力和摩擦力对老年人的影响。正确的卧位应尽量使老年人采用30度角斜卧位,平卧时除非治疗需要,床头抬高角度应尽可能低,应避免大于30度。保护骨隆突处,避免直接压迫股骨粗隆处。减压用具的使用必要时可局部用棉垫、软枕(水囊等垫起,增加受压面积,减少局部组织受压,也能够使用水床、水垫、电动气垫床等器具支撑保护)加强营养了解老年人营养状况,注意增加高蛋白、高垫量饮食,防止老年人出现贫血和低蛋白血症,注意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相关链接压疮新型敷料的应用新型敷料在发达国家使用较为普及,近年来已成为医用敷料的主流。当前国内也开始将其应用于各种急、慢性创面的治疗。常用的压疮新型敷料包括:透明薄膜类敷料、水胶体敷料、藻酸盐类敷料、水凝胶敷料、泡沫类敷料、银离子敷料。透明薄膜类敷料:优点:保护创面,减轻伤口的疼痛。提供湿性环境,常与水凝胶合用,促进黑痂及坏死组织的溶解。防止液体进入,可沐浴,伤口不被大小便浸渍顺应性好,固定在关节及
压疮护理讲义模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