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十二五规划-交通物流厦门“十二五”规划纲要-交通物流“十二五”规划中提到关于航运物流部分第三章战略任务-第二节着力二三产共推进-一、做强做大支柱产业-3、航运物流“重点发展口岸物流、第三方物流、城际配送物流,大力拓展中转业务和内陆腹地,建设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中心和全国重要物流节点城市,形成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的新格局。打造两岸海运枢纽和区域性物流中心。鼓励引导两岸航运企业增辟新航线、增加班次,加强双方海运业务对接合作,共同设立中转基地、货运站场、经营航线等。建立对台揽货(快件)货物分拨中心,设立对台邮件总包交换中心。拓展中转业务和腹地。加大航线拓展力度,重点拓展台湾经厦门中转的国际航线,争取国际航商将更多的中转货物转移到厦门港,做大国际中转业务。建设赣州、长沙、龙岩等“″陆地港”,拓展海铁联运业务,将厦门港腹地从闽粤赣十三市延伸至中西部地区,打造便捷的东南出海通道,实现区域物流联动发展。发展第三方物流和城际配送物流。鼓励制造业和商贸业剥离物流服务,推进工业企业实行服务外包,大力发展以电子商务为依托的供应链管理、城际配送物流,建成城市公共配送网络和服务台湾地区以及闽西南地区的城际物流配送体系。完善物流载体平台建设。实现港口无纸化通关,整合码头资源,提高港口通关效率。加快建设和完善四大物流园区,培育壮大20家营收亿元以上物流龙头企业,建设一批专业特色物流中心和与先进制造业发展相配套的专业批发市场。”第三章战略任务-第六节完善中心城市现代基础设施体系-一、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城市“1、提升海港和空港枢纽中心地位。加快厦门漳州港区一体化建设,整合港区资源,优化港口布局,完善通关条件,增强港区整体优势;继续实施深水航道疏浚工程,建设嵩屿、海沧港区等集装箱泊位,完善口岸配套设施,推进航运交易市场建设;增辟航线,增开航班,完善航运服务功能,发展以集装箱运输为主、散杂货运输为辅的航运业务,力争到2015年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0万标箱,形成国际集装箱中转中心,打造海峡西岸航运物流中心和国际航运枢纽港。完成厦门高崎机场三期扩建,力争动工建设翔安国际机场,大力发展航空客货运服务,实现年旅客吞吐量23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30万吨,打造东南沿海重要的国际干线机场和区域性航空枢纽港。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全面拓展陆空、海空、海陆等多式联运。”专栏4:支柱产业重大项目-“航运物流: 象屿保税物流园区二期,航空港工业与物流园区,厦深铁路前场物流园,粮食批发市场,厦门汽车物流中心,海峡(厦门)国际钢铁物流中心,海峡电子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等。物流集聚区: 厦门现代物流园区、海沧物流园区、前场物流园区、刘五店物流园区等。”专栏10:中心城市建设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海港:厦门港主航道扩建三期、刘五店航道一期、厦门港海沧航道扩建三期,海沧港区泊位、刘五店南部港区散杂货泊位、东渡港区现代码头泊位、嵩屿港区二期岸壁工程等。”“十二五”规划中各区功能定位与产业导向岛内功能定位:现代(高端)服务业和高新技术研发中心。产业导向:重点发展金融与商务、旅游会展、文化创意、现代物流、高端商贸以及高新技术研发产业等。集美组团功能定位:陆路交通枢纽及物流基地、以机械为主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文教区。产业导向:重点发展工程机械、汽车、物流、文化休闲旅游等。海沧组团功能定位:国际航运物流中心、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基地、临港产业基地。产业导向:重点发展以国际中转为主的航运物流业、生物与新医药以及临港相关产业等。同安组团功能定位:以轻工食品为主的优势特色制造业基地、滨海温泉文化旅游中心、城市主要生态屏障区。产业导向:重点发展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现代照明和太阳能光伏、滨海温泉文化旅游、都市型农业等。翔安组团功能定位:航空新城、对台先行试验区、以平板显示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文教区。产业导向:重点发展平板显示、现代照明和太阳能光伏、对台商贸旅游、都市型农业等。交通规划城市交通轨道交通1号、2号、3号共3条城市轨道交通骨干线路。公路第二东通道:翔安大桥;第二西通道:湖里隧道。翔安大桥全长翔安大桥的湖里一侧,起于枋钟路和环岛东路交叉口,翔安一侧,终于滨海东大道和翔安南路交叉口。资料显示,路线全长8公里,,比不远处的翔安隧道稍短。据交通运输局接受采访,目标是力争2012年开工建设第二东通道。湖里隧道湖里区一侧,起于湖里大道和疏港路,海沧一侧,连接马青路。此前曾披露的资料显示,,其中海上距离约2公里。根据工程方案,第二西通道工程计划在2011年10月份开工,2015年底完工。铁路2011年底,龙厦铁路全线建成通车;,设计时速250公里。2014年完成厦门站改造工程。航空翔安机场力争于2015年前启动建设,并在2020年前建成投入使用。综合交通枢纽全市规划建设厦门火车站、厦门北
厦门十二五规划-交通物流模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