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农业大学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论文论文题目: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老师:时间:年月日肥料的功与过摘要:随着毒生姜、毒黄瓜、毒韭菜等食品安全时间的频繁出现,化肥农药给人的负面印象越来越大,其实,化肥农药在解决人类温饱问题上是功不可没的。其最大功绩就是极大地促进了作物产量的增加,使之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但化肥和农药也是一把双刃剑,在长期大规模使用后,它们的负面效应也极大地显现出来,给生态环境和人类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威胁。关键词:化肥负面影响功不可没温饱问题双刃剑生态环境身体健康正文一、我国肥料产业的发展中国从1901年开始使用化学氮肥,100余年来,化肥在中国农业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中国在占世界9%的耕地上解决了占世界21%人口的温饱问题,从1949年到2000年,,,化肥的使用起了关键作用。目前,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大化肥消费国和化肥进口国,世界第二大化肥生产国;1995年全国化肥投入高达1300亿元人民币;中国农民生产投资中,化肥是最大的投资,约占全部生产性支出的50%[2]。化肥的问世,使农业生产中作物营养的投入有了工业化生产的支撑,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的营养供应水平,因此显著地提高了粮食产量,保证了人口迅速增长对粮食的需求。二、不合理施用化肥对生态环境的危害过量施用化肥,或者偏施某一种化肥;不重视有机肥和无机肥的合理配合使用;或者将其直接排入水体等,均会导致局部地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虽然施用化肥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性状,创造最佳的植物营养环境,从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但是化肥用量并非越大越好。一般来说,各种作物对化肥的平均利用率,氮为40%~50%,磷为10%~20%,钾为30%~40%[3]。通常,化肥施用量越高,流失到环境中的数量也就越大,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程度也就越高。以氮肥为例,由于施用量较高,而利用率较低,损失严重。据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氮肥去向的研究的数据,我均为30%~41%[4],化肥每年的流失量占施用量的40%左右[5]。按播种面积计算,我均使用化肥400公斤,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污染而规定的225公斤的界限。2001年,我省每公顷耕地平均使用量接近640公斤,而利用率只有30%~35%,其中氮肥损失率最高,造成极大浪费。据有关专家介绍,使用过量化学肥料会对水体、土壤和农产品造成一定的危害。大量使用重金属含量超标的化肥,或使用肥料的种类搭配不合理,会使蔬菜等农产品吸收过多,并以亚硝酸盐形态保存在细胞液中,导致农产品品质变劣,危害人体健康。另外,化肥施于土壤中,大部分在雨水的作用下或者渗透到地下,或者流入河流、稻田、池塘,从而污染水源。地下水是人们生活饮用水的主要来源,化肥将导致水中的硝酸盐、亚硝酸盐过多,人们饮用后会在口腔及肠道中形成亚硝酸基化合物,引起消化系统疾病。正因为如此,不少人将化肥视为公害,把不施化肥的农产品视为“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甚至把菜没味、瓜不甜、果不香也归罪于化肥的使用。有的地方为了争得“绿色食品”称号而禁用化肥,甚至由政府出面发文件、定标准等。三、不合理施用化肥对食物链的影响过量施用化肥,不但造成肥料养分的浪费,而且对植物体内有机化合物的代谢产生不利影响。在这种
肥料的功与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