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恒定刺激法测重量差别阈限实验材料.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恒定刺激法测重量差别阈限一、实验背景简介在一定条件下,当刺激发生变化时,也会引起相应的感觉变化。例如,在生活中,谁都有过去买东西的经历,也都有过被缺斤少两的经历:,?答案自然是前者。可这背后的原理又是什么呢?这就是和差别阈限有关的问题。差别阈限指的是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差别,在操作上的定义为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那个刺激强度之差。1846年韦伯()发表了他关于重量差别阈限的研究,系统地阐明了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之间的关系。他指出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成正比,并且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的强度是一个常数,常以△I/I=k这个等式来表示。后来费希纳(G. T. Fechner)把这个关于差别阈限的规律称之为韦伯定律。但在韦伯发表了他的实验结果以后,有许多研究者在其它感觉道进行了实验,发现这个定律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恒定刺激法(The Method of Constant Stimuli)是由费希纳(G. T. Fechner, 1860)提出的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方法之一,是测量绝对阈限、差别阈限和其他一些心理量的主要方法之一。其特点是只用少数几个刺激(5-7 个),且在整个测定过程中固定不变。每随机呈现一对刺激(刺激包括一个标准刺激和一个比较刺激),即请被试进行一次比较。 在采用恒定刺激法测量差别阈限时,首先要确定一个标准刺激和若干个比较刺激。确定比较刺激和标准刺激的强度范围,并在该范围内选取5-7 个强度的刺激,其中一个作为标准刺激(一般为中等强度的刺激),其余作为比较刺激。被试按照比较的原则,对呈现的刺激进行比较。如果是三类反应,要求被试判断呈现的刺激比标准刺激的强度“高”“相等”或“低”。主试根据被试的反应记录“+”“”或“—”。如果是两类判断,则要求被试判断呈现的刺激比标准刺激强度“高”或“低”。 恒定刺激法是心理物理学中最准确、应用最广的方法。其特点是:根据出现次数来定阈限,即以次数的整个分布求阈限。具体作法如下:(1)主试从预备实验中选出少数刺激,一般是5到7个,这几个刺激值在整个测定过程中是固定不变的;(2)选定的每种刺激要向被试呈现多次,一般每种刺激呈现50到200次;(3)呈现刺激的次序事先经随机安排,不让被试知道。用以测量绝对阈限,即无需标准值,如用以确定差别阈限或等值,则需包括一个标准值;(4)此法在统计结果时必须求出各个刺激变量引起某种反应(有、无或大、小)的次数。特别要注意的是,此法在实验之前需要选定刺激。所选定的刺激最大强度应为每次呈现几乎都能为被试感觉到的强度,它被感觉到的可能性应不低于95%。所选刺激的最小强度应为每次呈现几乎都不能感觉到的强度,它被感觉到的可能性应不高于5%。选定呈现刺激范围之后,再在这个范围内取距离相等的刺激,每种刺激强度呈现不得少于50次。此法虽然要求较大量的实验次数,但每次实验只用很短的时间,因此也比最小变化法节省时间,并且测得的阈限也更准确。用恒定刺激法测定差别阈限的反应变量要求被试以口头报告方式表示,较早的方法是让被试作三类反应,即“大于”、“等于”、和“小于”。后来有人提出,让被试作三类反应时,因其中有“等于”的反应,若被试较为自信,则作出“等于”的反应就较少;若被试较为谨慎,则作出“等于”

恒定刺激法测重量差别阈限实验材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xc6688
  • 文件大小44 KB
  • 时间20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