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课堂实录2010年山东省济南市初中语文教学观摩课一等奖王茜执教一、导入师: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自己特别喜欢的作家,他叫汪曾祺,江苏高邮人,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他有一篇著名散文《多年父子成兄弟》,老师节选了一段读读这段文字,说说你对汪老的印象(课件展示)我的孩子有时叫我“爸”,有时叫我“老头子”!连我的孙女也跟着叫我的亲家母说这孩子“没大没小”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最没有意思生(杂):汪曾祺是一个开放、不拘小节的人师:换用这段文字中的一个词就是“没大没小”,随和亲切他不仅人如此亲切自然,富有情趣,他的文章也呈现这个特点有人评价汪曾祺的文章初读似水,再读似酒,看似平淡的语言却极有韵味,极富情致(课件展示)初读似水,再读似酒师:有人说汪曾祺身兼“二美”:美文家,美食家以美文之笔法述美食之精华,自然别具一格汪老说过,吃东西也是文化关于吃文化他可是大家,如果想要读汪曾祺的作品,必当首推他的美食散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篇经典《端午的鸭蛋》(课件展示)汪曾祺身兼“二美”:美文家,美食家以美文之笔法述美食之精华,自然别具一格(师板书课题、作者)二、端午风俗师:文章大家已经预习了,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生1:一共有七种风俗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师:看来作者童年生活是很有趣的这位同学给大家列举了作者家乡端午节的七种风俗,大家同意吗?生2:应该是八种,还有挂“鸭蛋络子”,在文章第4段师:这位同学读书读得认真整体感知文章时,一定要顾及全篇,因为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八种风俗作者着墨最多的是哪种?生3:挂“鸭蛋络子”师:对,玩得不亦乐乎下面我们一起来研读文章的第4—6段三、“品味”鸭蛋师:给大家五分钟时间,细读文章第4—6段,把写玩鸭蛋最有趣的相关细节圈画下来,用心品读,谈谈感受可以把感受写到课本的空白处(生自读,圈点勾画师巡视)师:我发现咱班多数同学读书认真,批注充分也有一部分同学只画不写,是不是觉得阅读有难度?不要紧,阅读想要有收获,可以用两种方式,一是反复品味把玩,尤其是经典作品,值得一读再读二是交流碰撞,通过我们的碰撞,大家对文章的理解认识变得深入丰厚,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下面一起来交流一下生1:我觉得最有趣的是第5自然段,“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孩子玩得很尽兴,我能感受到汪曾祺怀念小时候的情感师:有没有让你们联想起什么?生2: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和小朋友滚铁环的情景生3:我想起了小时候逮蛐蛐的事到晚上我会把表定到十点钟,那时候蛐蛐最多了到楼下的草地里逮蛐蛐,我挺怕黑的,但一想到蛐蛐就什么也不怕了而且,夏天晚上我要听不到蛐蛐的叫声就睡不着觉(众生笑)师:你的童年也有很多趣事啊这是汪老童年的趣事勾连起来的我们的联想我们还要再沉入到文字中生1:我找的是文章第4段,“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1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从这一段中,我感觉到那里的孩子都对鸭蛋有一种别样的感情,他们把鸭蛋当成儿时的玩伴描写鸭蛋的样子说有的蠢有的秀气,用生动幽默的文笔写出了孩子的稚嫩可爱师:这位同学品读细致我们英雄所见略同,我也觉得这段文字写得有趣,就摘了下来,并且稍作改动,同学们评一评我改得好不好(课件展示)挑鸭蛋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鸭蛋看似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难看,有的漂亮(生思考,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交流)生2:我觉得读原文好像在和一位有趣的老人谈话屏幕上的这一段就显得很枯燥,没有感情,没有读的欲望师:原文一问一答,像隔壁一位慈祥的长者在摆龙门阵,唠家常你们同桌两个能不能试着读一读?读出这种亲切感(两名同学合作朗读,一问一答)生3:我继续补充“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让人感觉不是在写文章,而是在对话,从中透出一位慈祥的老人对自己家乡的自豪骄傲就好像有人说:“你们家乡鸭蛋有什么可挑的?”老人就自豪地说:“我们有,我们有”流露出的是一种浓浓的乡情还有下面的“蠢”和“秀气”,可以让我们想到鸭蛋的形状是圆圆的,很可爱,我认为这里的“蠢”是贬词褒用“秀气”把鸭蛋拟人化了,给它们生灵活气,很令人向往“难看”和“漂亮”太直白了,一点也没有生气师:说得太精彩了,充满灵气“蠢”一词用得生动,该怎样解释?生(众):笨、傻师:智商低啊,难道鸭蛋还有智商高低之分吗?生4:读完这段文字后,感觉不像是在写鸭蛋,而是在写人,就像一个小伙子在挑媳妇一样,精挑细选,十分有趣而且要挑最好的(众生笑)师:那挑漂亮的不行吗?为什么非要挑秀气的?生4:秀气让
端午的鸭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