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和信息的跨国界流动的规模与形式不断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间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为了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获得更多更好的机遇和条件,我国于2001年12月11日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发展趋势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现代工业、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世界市场加速扩大,世界各。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现已发展成为以科技革命和信息技术发展为先导,涵盖了生产、贸易、金融和投资各个领域,囊括了世界经济和与世界经济相联系的各个方面及全部过程。其主要表现为分工为主的一个新阶段;世界贸易增长迅猛和多边贸易体制开始形成;国际资本流动达到空前规模,金融国际化的进程加快;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日增;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日益加强。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第一,有利于吸引和利用外资,引进世界先进管理理论和经验并实现管理的创新。在过去20年,中国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占所有发展中国家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30%。由于经济全球化实现了人才、资本、信息、知识和物质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中国能够引进、吸收世界上的先进管理理论和经验,并根据中国的国情进行管理创新。第二,有利于加速中国工业化进程,提升产业结构。根据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及出口商品结构,强化经济竞争力。第三,有利于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发挥本国现实和潜在的比较优势,拓展海外市场。第四,可以抓住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发挥后发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能有效地促进中的提高。中国企业可以利用国外的技术或在外国产品的技术基础上进行创新,建立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挑战美国由于次贷问题引起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在增大,世界将在能源高价的背景下进入发展减速时期。这是2008年中国经济面临的第一个外部形势。第二个形势,就是中国进入后WTO时期,经济融入全球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在经常项目已实现可兑换之后,资本管制的有效性大打折扣,中国经济受世界经济的影响将越来越大,如果周边环境不好,中国也难独善其身。国际金融环境的变化,对中国是会产生影响的。第三,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外部需求的变化,而是自身结构的不合理,是资源、环境对我们的制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国自身利益所在,外在环境的变化将有助于我们从外需拉动向内需拉动转型。爱国与爱国主义爱国就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无比热爱的一种高尚情感。祖国是一个集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历史为一体的综合概念,是由一定社会历史阶段和一定区域的国土、国民和国家机器等基本要素构成的社会共同体。爱国就是爱故土、爱人民和爱国家的统一。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的统一,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对于公民个人而言,爱国主义包括爱国的情感、爱国的思想和爱国的行为三层内涵。大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在经济全球化中,西方以个人为本位的价值观冲击着我国传统的以社会为本位的价值观念,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许多变化。部分大学生偏重于个人目标,讲奉献的大学生少了,而追求实惠和物质利益的现象多了。部分大学生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把对民族和国家的责任抛之脑后。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突出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与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并不矛盾。只有国家利益得到了维护和发展,个人的生存才有足够的物质基础,个人的发展才有更大的空间,个人的价值才能得到最大的实现。而个人价值的实现,又能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保证社会的不断发展。所以,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与民族、国家的生存和发展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个人利益必须坚决服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因此,大学生应当树立民族责任感,多为民族和国家做贡献。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历史阶段,爱国主义的具体内涵不同,当代的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务必学习和了解祖国的历史尤其是近代史,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危机意识教育,增强大学生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完善课堂教育的教学方式方法。总结目前我们所处的时代仍是全球化趋势与民族国家观念并存的时代,全球化远没有导致民族国家时代的消失。实际上,只要民族国家的界限和利益依旧存在,那么民族国家的观念和意识以及立足于其上的伦理价值趋向——爱国主义,就必须给予足够重视。
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