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药品(高警示药品)——药剂科1高危药品的概念高危药品的目录高危药品的风险性高危药品的管理21高危药品概念的首次提出1995-1996:美国医疗安全协会(ISMP)调研最可能给患者带来伤害的药物,结果表明多数致死或严重伤害的药品差错是由少数特定药物引起的,首次提到高危药品,但当时未明确具体的药品目录。2001年:美国医疗安全协会(ISMP)明确高危药品的概念,最先确定的前5位高危药物分别是:胰岛素安眠药及麻醉剂注射用浓氯化钾或磷酸钾静脉用抗凝药(肝素)高浓度氯化钠注射液(>%)ISMP:instituteforsafemedicationpractices国高危药品概念的提出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李大魁教授在国内首次引入提出“高危药品”概念,但具体定义还不统一,主要有以下:高危险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高危药品即药物本身毒性大,不良反应严重,或因使用不当极易发生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的药品。美国医疗安全协会(ISMP)给出定义:高危药物(high-alertmedication),亦称为高警示(讯)药物,即指若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物。43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用药安全专家组(2015年5月27日9:00~15:30)将“高危药品”更名为“高警示药品”的说明发布了“我国高警示药品推荐目录2015版”高警示药品推荐目录发布后的2015年下半年工作计划(1)釆用德尔菲法确定高警示药品分级管理原则,将高警示药品分为ABC三级,重点加强A及高警示药品管理,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2)釆用德尔菲法遴选10种高警示药品,制定管理sop,提供卫计委的等级医院评审工作及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检査现场检査评审参考;(3)制定高警示药品风险点说明,编写使用及管理培训教材。5高危药品概念高危药品的目录高危药品的风险性高危药品的管理6高危药品的目录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ADR情况做调整2001年:美国医疗安全协会(ISMP)最先确定的前5位高危药物分别是:胰岛素安眠药及麻醉剂注射用浓氯化钾或磷酸钾静脉用抗凝药(肝素)高浓度氯化钠注射液(>%)2003年:美国医疗安全协会(ISMP)公布了包含19类及14项特定药物的高危药物目录,并逐年更新。2008年:再次对高危药品目录进行了更新。72011年-2012年:根据ISMP国家用药差错报告计划收到的差错报告,文献资料中的有害差错报道和来自医师、安全专家的建议,ISMP创建了高危药品目录,并定期更新。2011年至2012年2月期间,772名医师对ISMP的调查做出了回应,以确定哪些药物是最需要个人和组织经常注意的高危药品。另外,为了保证目录的相关性和完整性,还邀请了在ISMP的临床医务人员,咨询部的成员和整个美国的安全专家对目录进行了复审。(如:肾上腺素、去氧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如:普奈洛尔、美托洛尔、拉贝洛尔)、吸入或静脉给药(如:丙泊酚、(如利多卡因和胺碘酮)(抗血栓药),包括:抗凝药(华法林、低分子肝素、普通肝素)、Xa因子抑制剂(如磺达肝素)、凝血酶抑制剂(如:阿加曲班、来匹卢定、比伐卢定)、溶栓剂(如:阿替普酶、瑞替普酶、替奈普酶)、糖蛋白IIb/IIIa抑制剂(如:依替巴肽),%,静脉给药(如:地高辛、米力农)(如两性霉素B脂质体)和常规相似物(如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静脉给药(如:咪达唑仑),小儿口服(如:水合氯醛),静脉、经皮给药或口服(包括溶液剂、即释和缓控释剂型)(琥珀酰胆碱,罗库溴铵,维库溴铵)(供注射、吸入或灌洗用)(浓度>%)10
高危药品(高警示药品)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