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技术专业.doc数控技术专业《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标准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二OO九年五月杨华骥重庆机床集团公司高级工程师陈斌重庆长安工业集团公司高级工程师刘代福重庆机床厂高级技师执笔人:姜秀华审核部门:数控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实施部门:数控技术教研室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学院讲师易军制定人员:姜秀华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学院副教授张光跃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学院唐新民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学院副教授批准部门:教务处《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标准课程代码:01132013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学分:6计划课时:104适用专业:数控技术一、课程概述(一)制定依据本标准依据《数控车工、数控铳工国家职业标准》、《数控程序员国家职业标准》和《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而制定。(-)课程的性质与地位本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核心课,根据数控机床维修岗位而设立,与之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是数控维修高级工。课程在训练学生的数控机床维修技能,引导学生学习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创造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该课程作为职业能力学习体系的专业技能模块,为学生提供必须的数控机床维修知识,为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培养综合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不断的工学结合锻炼,动手能力加强,综合能力提高,基本功扎实,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学校到企业过渡快,上岗后能适应岗位的要求序号前期课程名称为本课程支撑的主要能力1液压与气动控制机床液压、气动系统的安装、调试及维护能力2可编程控制器在数控机床中应用可编程控制器应用能力3数控机床机械部件的装调数控机床机械部件拆卸、装配、调整能力4数控机床电气控制数控机床电气控制应用能力5数控机床联调数控机床机电联调能力序号后续课程名称需要本课程支撑的主要能力1顶岗实习数控机床维护与维修能力(三)课程的设计思路在办学理念上改变传统的以学科体系为基础的教学思路,采用“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模式,与企业、行业专家共同进行以任务驱动的课程开发,明确以培养“能工巧匠型的大学生”为培养目标,以训练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通过校企合作,以岗位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课程模块;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实施任务驱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完善的学习资料、丰富的教学资源、真实的职业实践环境作为课程的基础和支撑。灵活采用现场教学、实物演练等教学方法,利用网络交互学习、模拟实训等教学手段,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学生以“维修人员”的身份充当课程的主角,以校内“双师”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为课程的主导,加强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四)课程内容选取的依据1、 教学内容的选取原则:为实现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建立以工作体系为框架的课程结构,首先进行课程内容的序化与课程内容的抉择。课程内容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即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主要解决“怎么做”(经验)和“怎么做更好”(策略)的问题。2、 教学内容的选取:(1) 学习单元中的工作任务源于真实,高于真实学习单元中的工作任务来源于企业的真实维修任务,经过归纳、提炼出适合学生学习型的工作任务。(2) 课程模块的设计符合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划分为数控机床机械故障、数控系统故障、C及PLC故障、加工精度超差五个学习模块,每个模块分解为小工作项目,每个小工作项目涵盖了学习单元的相关知识,而小工作项目都以任务驱动。学生在完成了各个小工作任务的基础上通过综合训练,实现由单一到综合教学目标。3、课程内容的选取过程(1)将职业标准纳入课程教学内容课程开发人员与企业行业和充分研讨,按照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将职业标准转化为课程教学内容,针对性地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将岗位真实工作任务引入课程学习单元的设计以行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根据数控机床维修职业岗位的真实工作任务,设计工学结合、任务驱动式的课程结构。以职业岗位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结合职业能力培养规律,由易至难地设计学习单元。企业中数控机床的种类有几十上百种,选择那种机床(或者那几种机床)作为维修对象?即使是同一种机床又有几十上百个大小总成,成百上千个大小组件,成千上万个大小零件组成,其中大到身床身、伺服电机的修理,小到一个定位螺钉的检查、更换都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数控机床维修作业项目。我们在研究了重庆几十家企业的设备台帐,统计之后我们发现:目前企业中数控车床、数控铳床和加工中心的使用率占70%以上。因此我们以数控车床、数控铳床和加工中心的故障分析与维修作为学台,适应企业的需要。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以数控机床维修职业岗位为课程目标。明确细化职业岗位,按岗位所
数控技术专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