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工作管理思路随着近年来大动力格局的逐步形成,动力系统与主体生产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动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与否,已经成为制约公司整体生产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特别是2012年,公司的生产工作、技改建设工作更加繁重,对我厂的设备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机动科在2012年将以“全面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实现设备长周期的经济与稳定运行”为工作目标,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一、继续深化设备管理的基础工作,做到标准化、制度化、科学化、系统化。为适应不断发展的生产形势需要,我们对设备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制度化、科学化和系统化进一步完善、细化,以使各项工作更为便捷有效,做到科学安排、有效实施、确保质量、全程控制。1、我们将在1月份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完成我厂设备管理制度的修订工作,完善制度的覆盖面,确保完整覆盖到全厂的各个岗位和工作项目。同时进一步完善和细分维检界面,在此基础上继续强化越界管理的理念,并依此制定考核标准,对延误检修时间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考核。2、不断推行和完善点检定修制度,推进检修工作的合理进行,确保检修进度和检修质量。为此,我们除强化岗位点检以及岗位检修工作票制度外,根据在设备管理月活动中所取得的经验,要求各部于每月上报需停产处理的隐患汇总情况(注明隐患情况、影响范围、所需时间),从而使检修的安排更为合理,尽最大限度减少临时抢修,保证生产的连续性。3、结合2005年技术系列人员完成的目标任务情况,修订下发部分设备的维修作业标准、点检标准、润滑标准和维修技术标准,指导维护和岗位人员的日常工作,提高维护设备的技能水平。4、适时开展一次以点检定修为主要内容的设备管理专职培训,由专业点检人员和相关技术人员主持讲解岗位点检知识,提高普通员工掌握设备点检的有关技术知识,推动全员设备点检水平的提高,杜绝设备事故的发生。5、在4月份,针对运行一冬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重要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维护。并以此为契机,在全厂范围内开展一次设备管理月活动,集中清理问题、治理隐患,借此深化各部的设备管理基础工作。6、结合全国全国节能周活动,开展一次计量、能源管理活动,宣传计量、能源法规,对仪器、仪表的检定校验,对工艺生产中节能措施的使用等出现的不符合方面进行治理和改造,不断巩固、完善计量、能源贯标认证体系工作。二、坚持“条块垂直、区域包保”模式的有效实行,达到设备维检的最优化。1、区域包保制在我厂专业点检的实践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随着生产形势的发展,我厂管理区域的扩大、管理设备的增多,专业点检人员的力量已略显不足,职责还需完善和加强。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从机动科内部克服困难,重新专业点检员和管理技术人员的职责,把他们有机的结合起来,依靠点检结果,优化检修计划安排,优化物资供应准备工作,把设备运行的稳定与备用设备的可开动率,做为设备管理的重要指标来评价;二是探索各部技术员的点检职责范围和评价方式,将各部技术员的重要工作精力转移到设备的稳定上来。2、2012年,维修费用(备件、材料、用工费用、外委零修)更加紧张,全厂全年维修费用计划为900万元,年初将仍按各部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分配。但在实际工作中,我科将对各部的生产检修情况予以监督,控制不合理支出。同时,各部在工作中要精打细算,能够重复使用的绝不能更换,能自己动手解决的要自己解决。特别是外委零修项目
工作管理思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