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电离辐射生物效应主要内容放射损伤机理电离辐射效应类型影响生物效应的因素电离辐射生物效应是判定电离辐射影响或危害的基础,是确定采取防护措施或控制工作人员照射水平的主要依据,对不同类型、不同程度放射损伤的诊断、治疗以及近期和远期后果的评估等均有重要意义。了解电离辐射生物效应,对于正确认识辐射危害,做好放射防护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一、放射损伤机理人类接受辐射照射后,引起组织细胞中原子及由原子构成的分子的变化,可以使很多生物活性物质,特别是生物大分子受到损伤,引起健康危害。其中最重要的是细胞核中的脱氧核糖核酸(DNA)损伤。其它原子或分子(如水分子)在射线作用下,产生自由基,使生物活性物质受到损伤。辐射也是一种能引起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的物理诱变剂,与一些如多环芳烃、黄曲霉素、亚硝胺等化学诱变剂一样,都是环境中的重要污染物。按效应出现的时间早晚分:近期效应远期效应按效应发生在自身或子代身上分为:躯体效应遗传效应按剂量-效应关系分:确定性效应随机性效应二、电离辐射效应类型目前主要关注的分类:(1)确定性效应(2)随机性效应(3)胚胎和胎儿效应(一)确定性效应是指通常情况下存在剂量阈值的一种辐射效应,超过阈值时,剂量越高则损伤效应越严重。一般在辐射导致组织细胞大量死亡而超过机体的再生和代偿能力时,则出现确定性效应。由于这种损害效应是当受照剂量达到一定水平后肯定发生,故称为确定性效应。确定性效应特点存在‘剂量阈值’:超过‘阈剂量’值,才会产生效应。效应严重程度:与接受的剂量有关,剂量越大越严重。临床表现:乏力、呕吐、脱发、牙龈出血、白细胞降低、白内障、性欲降低、皮肤红斑、溃疡;十余种不同类型的放射病。某些确定性效应是特殊组织所独有的:睾丸和卵巢的暂时和永久性不育眼晶体的白内障骨髓内血细胞减少所致造血障碍皮肤的良性损伤任何器官都能发生的炎症过程器官/组织效应阈值吸收剂量(Gy)短期暴露(单次剂量)长期暴露(年剂量,重复多年)-->->(白内障)>>(干性脱皮)-湿性脱皮18-表皮和深层皮肤坏死25-皮肤萎缩并发毛细管扩张10-(轻度)1-全身和局部照射的剂量阈值
电离辐射防护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