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幽默 今天上午,一堂跟作文有点关系的课上,我说了这样一番话:古往今来的大作家都是有幽默感的。按照佛家的说法,人世是苦海,被称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作家,倘若没有幽默感,是写不出对挣扎在这苦海中的人类真正有益的作品的。我说,杜甫和鲁迅就都是非常幽默的大作家。 不料,课间就有学生跑来找我,要我举一些例子。这学生说,他从来没有在杜甫和鲁迅的作品里读出过幽默。课间短促,我无暇给这位学生举例说明,就对他说:以后我也许会写文章谈一谈这个话题. 写文章这个事情上,我算是急性子。现在,我就来兑现承诺的一半:谈一谈鲁迅作品里的幽默。杜甫作品里的幽默什么时候谈,我不作保证。 在我看来,鲁迅不但幽默,而且,一般幽默、冷幽默和黑色幽默,各体兼擅。当然,他使用得最多的,还是冷幽默和黑色幽默。鲁迅的幽默不但表现在作品中,也表现在日常生活里。学生要我举出鲁迅作品中幽默的例子,当时我心里真想反问他一句:你觉得鲁迅哪篇作品是不幽默的呢?在我看来,鲁迅的幽默是俯拾皆是的。鲁迅的幽默,不限于小说,散文、诗歌、杂文中,都充满幽默的话语和故事情节。这里限于篇幅,也是我偷懒,仅举《呐喊》中的几篇著名小说为例。 《狂人日记》是揭露四千年封建礼教吃人的历史,是一篇檄文,但是,其中语言并非一味的谴责和批判,也有很多合情合理的叙述,甚至不乏温情。例如,“我想:我同赵贵翁有什么仇,同路上的人又有什么仇;只有廿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脚,古久先生很不高兴。赵贵翁虽然不认识他,一定也听到风声,代抱不平;约定路上的人,同我作冤对。但是小孩子呢?那时候,他们还没有出世……”,“我明白了。这是他们娘老子教的!”小说的文言序文里也交待,狂人并未发狂至于死去,而是已经痊愈,“赴某地候补矣”。 《孔乙己》虽然短小,但幽默之处甚多。孔乙己的名字来历,“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他的“窃书不能算偷”理论,他得知店伙计读过书,考他“茴香豆”的茴字的写法,告诉他有四样写法;孔乙己给孩子们分茴香豆吃,孩子们吃了还想要,可是碟子里的豆子不多了,孔乙己自言自语“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都足以令人忍俊不禁。开头一节表现酒家在酒里掺水以牟利的文字,更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之妙,教人发出会心一笑。“外面的短衣主顾,虽然容易说话,但唠唠叨叨缠夹不清的也很不少。他们往往要亲眼看着黄酒从坛子里舀出,看过壶子底里有水没有,又亲看将壶子放在热水里,然后放心:在这严重监督之下,羼水也很为难。” 《药》,华老栓为了救患痨病的儿子,在天色未明时分揣着洋钱去买人血馒头,路上迎面遇到“眼里闪出一种攫取的光”的几个人,过去之后,他担心自己的钱没了,“按一按衣袋,硬硬的还在”。读到这个句子,有谁能不在令人压抑的故事情节中间,心中为之一乐?小说中的几位人物,驼背五少爷、满脸横肉的康大叔、红眼睛阿义、花白胡子的人,且不论他们各具性情,单单是这些名字和形象,就让人觉得有趣。小说最后写西关外的坟地,“路的左边,都埋着死刑和瘐毙的人,右边是穷人的丛冢。两面都已埋到层层叠叠,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候的馒头。”这个冷幽默,够酷的吧。 《风波》,傍晚,江南水乡农民在自家临河的土场上准备吃饭,“……女人端出乌黑的蒸干菜和松花黄的米饭,热蓬蓬冒烟。河里驶过文
初中语文文化美文鲁迅的幽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