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究竟是什么?》《科学究竟是什么?》。我对作者在此书的前半部分的精彩论证印象极深,但鉴于自己对哲学领域的接受和领悟能力,对于被称为最为经典和论证激烈的后半部分,我极其遗憾的没有完全弄清楚。首先谈谈我对于此书的一些理解:查尔默斯在本书中首先提出了科学知识的流行观点,进而提出了朴素的归纳主义和证伪主义。我个人觉得作者在对这两个观点的批判中引用了大量的实证,并进行了通俗且巧妙的论证,让人看起来有种驯鹿在草原上奔跑的轻巧和畅快淋漓的感觉。关于归纳问题,作者使用了哲学方面的论证和阐述。因为依照朴素归纳主义者看来,科学始于观察,观察提供科学知识能够赖以确立的可靠基础,而科学知识是用归纳法从观察陈述中推导出来的。作者认为这不是正确的。大量的观察验证的并不能说明其本身就是一个完全的真理。虽然在逻辑上并没有矛盾,但是归纳不能单纯根据逻辑得到证明。从而作者举例了伯特兰·罗素的关于归纳主义者火鸡的故事,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具有真的前提的归纳推理导致一个错误的结论。关于朴素归纳主义者关于观察的观点,作者另分章节来批判归纳主义者关于观察本身的地位和作用的一些假定。首先查尔默斯认为:“视觉经验不决定于视网膜上的映像”[第32页]。“看见的比眼球接触的更多”。作者进而举了两个例子来说明不同的人虽然在看同一个物理客体,但他们所看到的东西,随着他们知识和期望的变化而变化。以及一个观察者看到的东西是受他的知识和经验影响的。当然,对于科学中的观察作用,查尔默斯并没有给予摒弃,正如他讲的那样“我并不想主张从此得出这样的结论:观察陈述在科学中不起任何作用。我只是论证,归纳主义者赋予观察陈述在科学中的作用是不正确的”[第41页]。关于证伪主义,作者依然列举了渡鸦的例子,因而我会很显然的意识到证伪主义的局限性。他同时认为,科学的成长也取决于科学的历史背景,为此作者用收听收音机来举证,视角独特、论证严谨。在对证伪主义的局限性方面,查尔默斯指出,科学里充满了在理论与观察相抵触时保留理论而摒弃观察陈述的例子。理论不可能定论性地被证伪,因为形成证伪基础的观察陈述本身也有可能由于后来的发展而被证明为伪。定论性的证伪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缺乏可以充当这种证伪所依据的完全可靠的观察陈述。所以,“如果他们的方法论(即证伪主义)得到科学家的严格遵守,那么,被公认是科学理论中最佳范例的那些理论,就根本不可能发展起来,因为早在萌芽状态就会遭到摒弃”[第76页]。对于本书的后半部分,我或许只能简单的阐述下我对其零散认识。作者在对科学的进行阐述的时候,提到了它是没有主体过程的,这其中他将重心放在了主体中的客观研究法上。当然在这中间,他也提到了关于科学的外部环境,因为科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科学实践随历史进化,甚至可以经历根本的变革。对客观主义者来说,重要之点是,自主的实践是第一性的概念。一定的社会也许支持也许不支持这样一种实践。这个社会是否支持,最终取决于种种社会的、政治的和经济的因素”[第126页]。在对“真理、实在论和工具主义”的论述和批判中,他将激进工具主义和多元实在论引入其中,作为作者的有力工具来批判实在论和工具主义。在我看来,激进工具主义和多元实在论应该是查尔默斯所提出的自己的理论,
科学究竟是什么--读书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