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论文】农村基层组织问题分析(共3061字)【农村经济论文】农村基层组织问题分析(共3061字)一农村基层组织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确实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暴露出以下几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村级干部中农村致富能人的比例偏低。近年来,尽管在培养、选拔村级干部时,坚持实施能人战略,大力培养选拔农村致富能人进入村级班子,但就总体情况来看,目前村两委主要干部中农村致富能人所占比例仍然很低。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在选拔过程中,部分农村致富能人在群众中的影响力不大,未被选中;二是部分农村致富能人被选中后不愿担任村干部;三是农村致富能人受家人、亲戚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不能顺利担任村干部。除此,部分村在换届选举中存在着家族势力、金钱势力等贿选因素的干涉和影响,导致致富能人落选。(二)村级党组织引领党员群众发展产业的组织化程度不高。目前村党支部在组织党员群众创建各类合作经济组织过程中资金短缺、措施单一、力度不大。此外,村级干部思想意识落后、市场经济意识不强,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农村产业集约化程度不高等。所有这些都严重影响和制约各类农村经济组织的创建不规范,运转不协调,组织化程度不高,在市场谈判中处于弱势地位,市场交易费用较高,导致农民群众的增收没有与企业的效益捆绑在同一条船上,农民增收处于忽高、忽低的摇摆之中。这种现象大大降低了基层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三)农村党员干部自富、带富能力不强。首先,村干部特别是村两委主要干部的年龄偏大、文化不高,普遍缺乏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带领群众增收的创新意识不强,怕担风险。大部分村干部在思想意识方面仅仅停留在完成上级分配的日常性工作任务上,对本村的经济发展缺乏整体的、长远的规划和思路,对村上的主导产业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其次,党员干部的自富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导致这种状况的客观原因是农村党员干部对各级组织的培训活动不够重视,只重视培训过程,不重视培训转化,致使培训的作用不够明显;主观原因是农村党员干部的学习自觉性不高,不能很好地与村情、民情有效结合起来开展学习与工作,导致自身的带富能力不强。(四)村级干部队伍的工资报酬相对较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村级干部的工资报酬与群众的收入水平越来越不相适应。较低的工资报酬对村级干部带领群众增收的积极性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导致一些村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不强,抱怨声异常强烈。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总的就是要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有要求,做到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尝试提出以下对策:(一)加大村级干部培养选拔力度,注重把农村经济能人选进村级班子。一要选好配强村两委主要干部。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重点在务工经商返乡人员、产业致富带头人、农村经纪人等农村致富能人中大力培养选拔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真正把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自富带富能力强的农村经济能人选拔到村主要干部岗位上来。同时,积极推行村两委成员通过合法程序,实行交叉任职,实现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二要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选举法》把致富能人吸引到领导班子中来,注意挑选年纪较轻、文化程度较高的优秀青年作为后备干部,为下一步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二)强化村级党组织的服务功能,不断提高村级党支部组织群
【农村经济论文】农村基层组织问题分析(共3061字).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