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关于科学实验教学的读书体会近期拜读了徐敬标老师写的《有效教学--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一书,对其中关于实验探究的论述感触较深,向各位专家、同行汇报,敬请指正。一、下水实验 1、所谓“下水实验”就是教师在进行上课指导学生实验前,自己在器材室进行对课堂上要进行的实验多次预演或试验,从而有效指导学生科学探究的行为。它包括这个探究活动需要什么材料,需要多少时间,有些什么现象,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可以获得哪些数据或证据,可以推断出什么结论等等,从而对课堂教学了然于胸,游刃有余。2、下水实验的好处(1)通过下水实验,可知操作方法是否得当。教师通过探究实验操作的顺序、操作的力度、易失误的地方,可以有效指导学生在课堂上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2)通过下水实验,可知实验时间是否充足。课上留给学生探究时间的长短,是学生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如“探究影响水蒸发的快慢与什么有关”这一实验,老师操作需4分钟左右时间,考虑到学生动作没成人迅速,需要讨论,实验可能重复进行等原因,估计学生要15--20分钟能完成。(3)通过下水实验,可知实验器材是否科学。如“做酸奶”实验,农村孩子不理解或不易得到乳酸菌,而蒸馒头用酵母菌是他们司空见惯的,那就用酵母菌替代乳酸菌,用活发面替代做酸奶就是了。(4)通过下水实验,可知实验难度是否合适通过做下水实验,能让老师近距离了解学生的能力现状和需求,更有利于教师“蹲下来上科学课”。二、实验的计划意识教师在课前应处理好规范操作与创造性使用工具的关系。1、目的性意识。不能为实验而实验,提醒学生关注实验重点,避免因材料或其他因素的影响而陷入无目的的探究中。2、主体性意识。3、合作性意识。发挥集体智慧,避免个别优生唱独台戏。4、安全性意识。不少实验中都有使用酒精灯加热、刀剪加工等,教师应首先将安全考虑在内,避免出现事故。三、学生参与准备器材1、实验材料师生共同准备。收集材料的过程就是科学学习的过程
读书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