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关雎》教学设计西安市第六十三中学杜莎1《诗经·关雎》教学设计西安市第六十三中学杜莎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2、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2、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美的体会和感悟及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背诵。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美。教学方法:1、诵读法2、点拨法3、品读法。课前准备:学生:查字典,熟读课文老师:制作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播放回族姑娘哈辉的歌曲《关雎》)师:能说说你们听后的感受吗?美!景美、人美、音乐美、词美……只要学生打回答出来词美,教师就因势而问:这么美的词选自那首诗?生:《关雎》师:对,选自《诗经》首篇《关雎》(本环节通过欣赏音乐及教师的激情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进入到一种如诗如画的意境之中,为下面的活动创设一种意境)二、介绍诗经,初步感受《诗经》的美:1、师问:《诗经》究竟是一部怎样的作品呢?谁能给大家简单的介绍呢?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诗经》相关知识。2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总结补充2、老师也搜集了一些与诗经相关的信息,与大家分享一下,咱们来一起读一下。完后提问:你读出了什么信息?幻灯片出示名家对《诗经》评价,让学生初步感受《诗经》之美。?孔子言:“不读诗,无以言。?《毛诗序》,书中说“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19世纪前期法国人比奥的专论《从诗经看中国古代的风俗民情》明确说明:《诗经》是“东亚传给我们的最出色的风俗画之一,也是一部真实性无可争辩的文献,”“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中国选送的古籍经典《诗经》在2010年度的德国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评选中一举夺魁。上海市新闻出版局(通过让学生介绍《诗经》的相关知识及老师补充中外名人对《诗经》的评价相关资料,让学生对《诗经》有一个感官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并培养学生课前预习、收集信息的良好习惯)三、吟读《关雎》,初步感受诗歌的美(一)诵读诗歌,整体感知多媒体显示诗的内容: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示:读准字音,扫除字词障碍;注意把握节奏、停顿、重音;2、指名学生读;(其他同学从音调、停顿、重音、感情等方面进行评价。教师予以指导)3、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感受诗歌的美)4、学生齐读,把握诗的内容。5、教师提问:①这首诗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②你从那些语言可以看出这位男子对女子的执着追求?(学生回答,教师点拨)(二)美读《关雎》,品析诗歌的美3师:好诗不厌百回读,同学们一边比一边读得好,可见入情才能入境。同学们,被冠于诗经之首的关雎一定有很多的美值得你去欣赏,请同学们再一次美读诗歌,找出你认为最美的地方,进行分析。(学生思考或合作探讨,完后全班交流;教师予以指导)(以读促学、以读促教,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欣赏诗歌的美。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和欣赏诗歌的能力)四、联想想象,感知诗歌的美。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将你感受最深的美景、美事、美人、
关雎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