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固安古乐又绽新葩.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固安古乐又绽新葩张贺固安县屈家营音乐会是冀中平原上较早恢复光彩的一颗古乐明星,它的出现唤起了更多同种乐社的复兴,冀中笙管乐也随之出现了新的繁荣。音乐界权威人士齐建中先生对此称之为“屈家营音乐会现象”。半年前,固安县大杨先务音乐会的恢复重建,正是这种现象中的精彩范例。它为古乐之乡固安增光添彩,更使冀中笙管乐锦上添花。固安第三个古音乐会涅槃重生12月31日,大杨先务村迎来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这一天,在本村传承了600余年而中断了48年的古音乐会又重新建立起来了。村子里举行了热闹隆重的庆祝大会。这是固安县继屈家营音乐会、小冯村音乐会恢复后成立的第三个古音乐会,也是固安作为国家命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第三枝重新绽放的古乐奇葩。据考,大杨先务音乐会始建于明朝万历二年,与小冯村音乐会、小沙垡音乐会同为一牛姓道长所创立。牛道长乃山西洪洞县人,在西安做道长。此人精通古乐,明初随移民来至固安,并带来了演技精湛的乐队,来固安后便致力于传播古乐艺术,发展了三个音乐会。这些音乐会历经沧桑,世代传承,光辉闪烁,成为固安深厚文化底蕴的重要元素。然而令人痛心的是,这些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而今都已被历史的风尘埋没了。大杨先务音乐会直到上世纪“文革”运动前还是红红火火,名闻遐迩,然而在“文革”的极左风潮中乐谱被烧,乐器被毁,音乐会惨遭破坏。600余年来大杨先务音乐会以其曲目丰富、演艺高超、组织严密、传承正统,一直受到历代朝廷和国家有关部门的青睐和重视。明朝万历年间,该音乐会被选调到宫廷汇演,名噪京城。清代,大杨先务音乐会也不止一次入宫表演,每年三月老子诞辰都和小冯村音乐会一同去北京西巴沟庙参加汇演。19,大杨先务音乐会随同义和团到安次抗击八国联军,为爱国勇士们助威。北京沦陷后,音乐会又到涿州为守军助威,抗击德国侵略军,显示出爱国主义的英雄气概。每年三月廿涿州庙会,涿州所属各县的花会在此汇演三天。在表演比赛中,每次都是大杨先务音乐会以实力雄厚、技艺高超拔得头筹,成为第一道进城表演的花会。直到民之位。1953年春,北京中央文工团一位姓方的音乐专家携一把二胡来到大杨先务考察,住赵全德家半月之久,由赵成等乐手演奏,共录乐曲35支。1955年,音乐会应邀到通州专署演出。1958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一位同志在乡长金廷栋的陪同下来到大杨先务考察,他对大杨先务古乐评价极高,他认为大杨先务音乐保存如此完整,乐曲如此精美,无论从历史价值、学术价值、还是艺术水准上说都堪称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那年麦收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派一位名叫王一的同志把音乐会全班人马请到北京去录音,共录了7天。当时音乐会阵容整齐,乐手们年富力强,技艺精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不仅热情款待,付与报酬,并赠给一套乐器,每件乐器的包装上都绣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赠”字样。从此,大杨先务音乐通过广播,名扬四海,直至“文革”前人们还经常从广播中听到那熟悉而亲切的器乐合奏声。此事不仅让大杨先务全村人引以为荣,也为古乐之乡固安赢得了炫目的光彩。大杨先务音乐会筹建过程中,村干部们积极开辟活动场所,老乐手们整理古乐曲谱,广泛搜寻与古乐相关器物和资料。重建之日,当年的老乐手披挂上阵,重操乐器,还吸引来周边村街的一些老乐手加入演奏队伍。村里人奔走相告,群情沸腾,一天之内群众踊跃捐款3万元,邻村的不少百姓也匆匆赶

固安古乐又绽新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读书之乐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20-02-1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