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长江两岸的民歌》教学目标:1、结合地理知识了解长江两岸各个地区的民歌及其特点。2、重点感受《龙船调》、《十送红军》的内容及地方风格,并尝试用哑剧的形式表演《龙船调》。教学重点:《龙船调》、《十送红军》的聆听与感受。课前的准备:1、布置学生在地图上查找——在长江两岸有哪些省(直辖市)2、每个小组自选一个地区对其地理位置、环境、有哪些著名民歌以及民歌的风格特点或其他与这个地区有关的知识进行讲解。教学过程:一、学生的讲述每组选派代表把本组选定的主题进行介绍,可以通过语言讲解、播放音像资料、制作课件等多种形式来介绍,本组的其他成员可以进行补充。教师也可以做补充说明,并帮助学生进行小结。二、教师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插入对几个重点曲目的介绍:1、《龙船调》(1)完整聆听一遍《龙船调》,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问题:这首歌属于民歌中的哪一种?(山歌、小调、号子)开头带有明显的山歌风味,这种山歌风的曲调造成一种远距离打招呼的感觉。最后一段音乐既有划船时唱劳动号子的形象又有重新唱起山歌的形象,蕴涵着丰富的生活内容。(2)介绍:《龙船调》原是湖北利川花灯中的一首花灯调……(3)欣赏宋祖英《龙船调》MTV(注意其中的表演)(4)创造性表演以小组为单位,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自由创造。2、《十送红军》(1)介绍歌曲背景(2)聆听歌曲思考:歌曲中有哪些演唱形式?为什么要有这些演唱形式上的变化?对歌曲情绪的表达有什么作用?3、简单介绍、聆听其他一些地区的民歌(1)四川:《太阳出来喜洋洋》(2)湖南:《浏阳河》等三、小结第三课时:《江南丝竹》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民族器乐了解和探究的兴趣。2、感受、体验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3、能用口琴较流畅地演奏《茉莉花》,并与打击乐相配合。教学重点:《茉莉花》的演奏教学过程:一、欣赏《欢乐歌》并介绍“江南丝竹”,以及常见的民族乐器。二、口琴教学:《茉莉花》1、聆听磁带演奏2、学习吹奏《茉莉花》旋律先学习高声部旋律,视学生情况逐步加入中声部、低声部三、打击乐创作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创编节奏。2、各小组演示自己的创作成果。要求与口琴《茉莉花》的演奏相配合,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由教师以及学生推选出的“评委”评分,评出“最佳创作奖”、“最佳演奏奖”、“最佳合作奖”。四、小结1、长江流经青海四川云南重庆(直辖市)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直辖市)等10个省份和直辖市2、长江长江流经西藏、四川、重庆、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市区,在上海市注入东海。流域面积流域总面积180多公里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干流全长6397公里,源头在青海省西南边境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雪峰。流域总面积一百八十余万平方公里,年平均入海水量约九千六百余亿立方米。流域介于北纬24°30′~35°45′,东经90°33′~112°25′,面积180余万平方公里(不包括淮河流域),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5。年均入海水量达1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3位。与长江南源当曲会合后称通天河;南流到玉树县巴塘河口以下至四川省宜宾市间称金沙江;宜宾以下始称长江,扬州以下旧称扬子江。有雅砻(long)江、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青弋(yi)江和黄浦江等支流。在江苏省镇江市同京杭大运河相交。长江在湖北省宜昌市以上为上游,水急滩多;宜昌至江西省湖口间为中游,曲流发达,多湖泊(
《长江两岸的民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