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观书有感.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观书有感教学目标:、流利、有感情朗诵古诗。,想象诗中描绘的美景,感悟“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深刻道理。、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美景。教学难点:领悟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了解诗借景喻理的特点。教学过程:一、,来对诗?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诗歌浩如烟海,著名的诗人多似繁星。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宋代的一位伟大学者朱熹的一首古诗《观书有感》,齐读课题观就是——看,感——有感而发,感受,连起来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朱熹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理学家,他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是因为他一生勤奋读书。他不光读,还注意思考。有一天,朱熹读书读累了,信步走到一个池塘边,一塘清水引发了朱熹对读书的又一种思考,他颇有感触地写下了这首诗,指名读诗,同学们读正确了。古诗讲究韵律美,因此读古诗还要读出节奏。板书:读出节奏二、读出节奏。1、指名读,你读得很认真,如果在停顿处稍微拖长一点儿,言断意不断,是不是更有味道来试一遍,相信你行的。读得好,感谢你给我们带来遐想的空间。齐读。三、: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习诗歌,贵在朗读。刚才我们读出了节奏。接下来,我们还要读懂意思,让我们借助插图,再读诗文,注意要求(1)看看图画,读读全诗;(2)理解诗中每个词语的意思,并说说诗句的意思;(3)说说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没有读不懂的字词?“鉴”(老师也查了字典,选字先义项:(1)镜子。(2)仔细看。生:古代镜子。师:2古代镜子是用铜等金属制成的,所以底下是“金”。生开:打开。师:铜镜不用时常常用布盖着,用时打开。这里的“开”组词,理解为打开。这句诗应该理解了吧?谁来连起来说说小结:诗人巧妙地把半亩方塘比喻成了一面打开的镜子,让我们感受到了方塘的明丽清澈,继续交流。“渠”是什么意思?(它,指方塘。古诗中的人称代词与现代文不一样,还记得《示儿》中的“家祭无忘告乃翁”,乃,你。)共:一起徘徊:它是双人旁,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这里是来回移动生交流:天光、云影、徘徊、为、哪得、如许、?4,。要理解诗的意思,可以先从理解每个字每个词开始。(方法引导: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组词,借助图画)四、读出画面,品读俗语常说“诗中有画”,诗的一、二两句写了作者看到的景,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诗。如果说第一句是静态描写,那么第二句就是动态描写,动静搭配,运用修辞的手法描绘了方塘的美景。同学们能发挥你的想象,用你的笔,把方塘的美景描绘下来呢?提示:(1。发挥想象,水面上会有哪些美丽倒影呢,这些倒影在干什么呢,把它写具体。2。也来运用一些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画面写生动)交流,让学生读。评:写了池塘优美的景色;老师非常喜欢喜欢这明丽

观书有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2-2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