鲲鹏展翅(报告文学)王雅慧北京东部的桃乡平谷区三面环山两面饶水,桃花烂漫,地杰人灵。座落在山水花海之间的大华山镇前北宫村有门刘氏兄弟,刘氏兄弟很牛气,牛气的背后就是他们共同创立了平谷区内规模最大的民营工业企业——北京华通投资管理集团。一、大山的孕育回首从前,那还是中国大地刚刚复苏的80年代初期,人们虽然对土地充满了深切的感激和希望,但刚刚填饱肚子的农村青年人还是渴望另一种美丽和满足,这种美丽就是“每月能领到一份工资”和“一天八小时工作制”。在企盼这种美丽和满足的大军中就有刘氏兄弟。刘氏兄弟中的大哥叫刘建国,是端着铁饭碗的工人阶级。二哥刘建增很羡慕他,初中毕业就在村务农挣起了工分,因为工分攒到年底就变成了钱。自幼饱受贫穷和饥饿的他深知钱的宝贵。当然,他更想哪一天也被“招工”或是“录干”去端个铁饭碗。然而,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变化和社会的逐步发展,北京地区招募农村青年入厂进矿的规定最终被取消了。出了学校大门的刘建增只好从学开手扶拖拉机开始上路,他先后干过电工、会计、电气焊等,一路走下来,也算是农村广阔天地中的“小能人”了。可是,再美丽的大山也是沉重的,因为对于山外的世界它是道阻隔;再富饶的土地也是贫脊的,因为现代文明总是建立在土地之上;这个年代年青轻人的心和上个年代年轻人的心是一样的,他们都是在充满理想和现实的困惑中逐渐长大的。历经“十年文革”动荡后的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春风煦煦吹来。三兄弟的父亲刘品清饱经风霜也深懂生计,他虽然出身农民,但却把村里仅有的一个支农型小企业管理的井然有序而又效益颇佳。其实创造的源泉很简单,它就来源于人类那颗永不满足现状的心。一个偶然的事件,让刘氏父子们发现了新大陆。那年刘建增所在的建筑工地急需安装一批低压配电箱和配电柜,但因计划经济时代货物紧缺,在物资调拨时没排上队,因此货物不能及时到位,工程工期受到影响,施工负责人急得团团转转。刘建增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找到父亲问:“这些低压配电柜咱们自己能不能做?”听了儿子的话后,父亲刘品清找到当时在某电器厂任技术工程师的一位同志商量,他们共同决定:试试!说干就干,他们凭过硬的技术和灼热的理想,土法上马,日夜加班加点,事情如顺水行舟般顺利。仅十几天时间,一批低压配电柜就在前北宫村的小厂里生产出来了,待拿到建筑工地一安装:正好!再看质量和标准,完全合格!不仅建筑工程负责人高兴,刘氏父子及小厂里的乡亲们也激动起来:原来我们自己就做这些需要千回百转才能买到的电用产品啊?!任何一个新事物的产生和发展,大多是在人类偶然发现之后的理智对待和不断探索。激动之后,刘氏父子们不仅感觉到了创造者的喜悦,而且也感受到了剩余价值的召唤和计划经济体制的桎梏。1988年,父亲刘品清带领几位志同道合的同仁及刘建增兄弟,果断承包了当时平谷大华山国营电机厂的一个正规车间,双方谈好算承包经营,独立核算,但要遵循国营企业的所有规定,其中包括派驻厂领导。渴望不断发展事业的抱负和雄心叫刘氏父子及同仁接受了所有的条件。那年,由刘氏父子担纲的“大华低压电器厂”入驻国营企业“大华山电机厂”,成了那里的一个异族兄弟。沉重的大山终于孕育了一个新的胎儿,家乡的大地终于培养出一个计划经济时期的另类生命,虽然它还戴了顶集体名义下的红色帽子,但这个小小的企业完全由刘氏父子掌握其命运的实质已不容置疑。一项全新的事业就在这里开始了,刘建增也因此在村里
鲲鹏展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