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黄河之滨(三课时)教学目标:一、能够积极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喜欢黄河地区的民歌及民间音乐,并乐于了解其音乐文化。二、能够用不同的力度、速度及情感演唱《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并能给这首歌曲设计一种演唱形式。三、聆听女声合唱《看秧歌》,感受、体验歌曲欢快、活泼、风趣幽默的音乐情绪以及山西民歌的地方特点。四、聆听河北吹歌《小放驴》及板胡独奏《大起板》,能够听辨管子、唢呐、板胡的音色,感受、体验《小放驴》那风趣、泼辣的音乐情绪及河北民间音乐的地方特点,感受、体验《大起板》那热情、奔放的音乐情绪及河南民间音乐的特点。教学重难点:学习歌曲听赏乐曲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学唱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1、导入:同学们看过《铁道游击队》这部影片吗?能说说这部影片的主要内容吗?学生做影片的简单介绍2、聆听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3、边听边想:歌曲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4、学生听歌曲,用笔在书上划分部分,并做记录5、学习歌曲(1)再次听范唱,学生在心里跟着唱(2)跟着老师一起学习歌曲(3)放录音,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自由地学习(4)老师巡视指导唱得不好的地方(5)学生和老师一起跟着录音演唱歌曲(6)跟着伴奏演唱歌曲6、歌曲分析与处理(1)歌曲的第一、三乐段歌词和旋律基本上相同,演唱时要注意把握民歌的风格,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和较深的气息演唱(2)歌曲第二段要用弹性的声音和充沛的感情来演唱,其中“就像钢刀插入敌人的胸膛,打得鬼子魂飞胆丧”最能表现中国人民爱憎分明的感情7、分角色演唱:请学生给歌曲设计演唱形式,按自己设计的方式来演唱,四至八人合作8、评价、小结三、下课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聆听1、导入:大家听过山西的秧歌吗?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根据山西祁太秧歌改编的女声合唱曲,以叙事的口吻及风趣幽默的音乐风格,表现了山西人民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精神面貌。2、学生初听歌曲,边听边想: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三部分)3、分析:第一段歌词为第一部分,第二、三段歌词为第二部分,第四段歌词为第三部分。第一、三部分基本上是相同的,只是在结束部分有所区别。这两部分的旋律基本上保留了原民歌的原始素材,但改编者给它配上了合唱。第二部分旋律,在原民歌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变化。4、学生与老师一起欣赏分析三、欣赏《小放驴》1、导入《小放驴》是一首在河北广为流传的民间乐曲。体裁属于河北吹歌。2、初听:边听边想:乐曲表现了什么?3、分析:乐曲的主体部分,具有浓郁的河北民歌风格,它豪爽奔放,歌唱性很强。从结构上看,它采用了起、承、转、合的形式4、复听5、学生跟着想象小结四、下课第三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聆听《大起板》1、导入: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板胡独奏曲《大起板》。《大起板》是根据“河南曲子”中的《小调大起板》改编而成的板胡独奏曲,《大起板》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它将河南人民那种热情奔放、豪爽粗旷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2、学生边听边想:乐曲分为几个部分?3、分析:(1)乐曲的第一个段落带有河南曲子的典型特征:使用了常用的典型音调,具有敲锣打鼓的节奏特点,采用对答呼应及句幅逐步增大的方式。从音乐情绪上看,它给人的印象是热情奔放的。(2)乐曲的第二段落与第一个段落形成明显的对比。它频繁地变换节奏,采用跳动的节奏,在调性上进行对比,从而造成一种欢快、跳跃的音乐情绪。(3)乐曲的第三段落音区移高、速度加快,重现了热情奔放的音乐情绪4、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分析乐曲5、复听三、下课教学反思:第五课火车印象(三课时)教学目标:一、能对以“火车”为题的音乐作品产生学习兴趣,乐于进一步体会音乐作品风格上的差异,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性地表现对火车极其他现代交通工具的印象。二、能够在学号的基础上,以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火车来了》。记住并能解释什么是变拍子。三、欣赏《凯皮拉的小火车》和《太平洋123》,能够感受,体验节奏、速度、力度、旋律、音色等变化在表现音乐上的作用,并能以语言或者动作等形式对音乐做出反应。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充分体会乐曲的力度、速度、旋律、音色等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学习歌曲《火车来了》1、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民歌《火车来了》2、背景: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将铁路修建到边疆——新疆,是一件大喜事。它大大地加强了同内地的联系,促进了新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歌曲表达了新疆各族人民以兴高采烈的心情欢迎火车开进新疆的场景和对党的歌颂,正如歌词所说的:“共产党带来好时光,幸福日子万年长”。3、学习歌曲,先听范唱,边听边想:乐曲是几拍子的?你听得出乐曲带有新疆风格吗?4、学生听歌曲,思考
第四课 黄河之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