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业大学“十五”“211工程”校内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论证报告之一
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
1 项目名称
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
2 建设单位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中心
3 项目负责人
张长利邢金阁
4 项目建设意义和必要性
项目建设意义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农牧业发展的速度是决定黑龙江省的经济是否能快速增长的关键。东北农业大学是黑龙江省农业人才培养的基地和农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建设好东北农业大学校园网是为农业高级人才的培养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体系的需要;是发展远程教育为需要学习的人提供学习机会的技术保证;是为全校教师和科研人员提供科学研究的条件的需要;同时建设完善的农业信息网将为全省农业系统提供一个高速的农业信息平台,它必将促进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农业高级人才的培养、增进国内外农业专家交流沟通的机会、在农业专家和农民之间架设起一道桥梁。因此,建设好东北农业大学校园计算机网络对发展黑龙江的农业经济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我校领导历来重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校园网是实现教育信息化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展望未来,我校制订了宏伟的
“十五”发展规划,数字化校园建设是我们的既定目标之一,而实现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就是计算机网络。网络技术在飞速发展,兄弟院校也都在积极努力建设自己的校园网络,我校要保持在校园网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为我校师生提供了一个新的信息交换平台,为教学科研、对外交流与合作提供技术手段,就必须不断加大力度,进一步建好校园网,以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实现数字化校园打好基础。通过“十五”“211工程”建设,校园网将提供更优异的性能、更好的可用性和更高的安全性,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现有的网络信息服务,也将创建新的网络信息服务和开发各种基于网络的办公系统,提高全校师生的工作和学习效率,为数字化校园的实现提供一个坚实的网络平台基础。
项目建设必要性
信息化已成为全球竞争的制高点,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现代化程度、综合国力和经济成长性的重要标志。国家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中着重强调了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把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提出:我省要实现“二次创业,富民强省”的重大战略,重振老工业基地的雄风,就必须积极发展信息产业,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我省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全面推进信息化进程。
“十五”期间全省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围绕我省“十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和任务,全面推进政府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社会公众领域信息化;加速发展我省信息产业,初步建成相当规模、有序竞争、统一开放、安全高效、科学管理的全省信息化体系和数字化、网络化环境;到2005年,努力实现信息化强省。
国家和我省“十五”发展规划,都把信息化建设放在了重要位置,我校在“九五”期间就已经进行了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即校园网络的建设,并取得了相当的成就。我校要顺应国家发展的趋势,要保持与国家政策一致,要在“十五”期间实现数字化校园的目标,更好地为教育科研服务。为此,加大投资力度,进一步建好校园网是十分必要的。
5 已有基础
网络中心已成立6年,在校园网建设和管理、网络信息服务的建立和维护等方面都有丰富的经验;多次参加全国性和省内学术会议,与同行交流经验,促进了自身的提高;网络中心成员基本上都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有着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为校园网的发展和我校远程教育做出了较大的贡献;网络中心获得学校“九五”“211工程”建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是一支可以信赖的队伍。
所有成员概况
表1 项目组成员情况表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
年月
职称
学历及学位
非本校学历所在学校
所在学科
项目分工
1
张长利
男
1958
教授
本科学士
电气化
负责人
2
戚国强
男
1966
副教授
研究生硕士
同济大学
计算机
子项目负责人
3
苏中滨
男
1968
副教授
研究生硕士
哈尔滨工程大学
计算机
子项目负责人
4
邢金阁
男
1972
工程师
本科学士
哈尔滨工程大学
计算机
网络运行与信息服务建设
5
孟莉
男
1968
工程师
研究生硕士
哈尔滨理工大学
自动控制
技术支持
6
马薇
男
1976
助工
本科学士
东北林业大学
计算机
网络管理
7
雷溥
男
1975
助工
本科学士
计算机
网络管理
8
李大江
男
1976
助工
大专
哈尔滨工业大学
平面设计
网站制作
学术队伍结构情况
表2 学术队伍结构情况表
年龄结构(%)
职称结构(%)
学
东北农业大学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论证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