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应急常识地震,俗称地动。它像平常的刮风下雨一样,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即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一)地震危害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发生地震大约500万次。其中,绝大多数地震很小,不用灵敏仪器便觉察不到,约占地震总数的99%,其余的1%,约5万次,才会被人们感觉出来。一般情况下,5级以上地震就能够造成破坏均每年发生约1000次;7级以上强震平均每年18次;8级以上大震每年发生1—2次。我国把地震烈度划分为十二度,不同烈度的地震,其影响和破坏大体如下: 小于三度:一般情况下人无感觉; 三度:少数静止的人有感觉;四-五度:睡觉的人会惊醒,门窗作响,吊灯摇晃;六度:人们仓皇出逃,房屋损坏;七-八度:房屋受到破坏,地面出现裂缝;九-十度:房屋破坏或倒塌,地面破坏严重;十一-十二度:毁灭性的破坏。例如,1976年唐山地震,,震中烈度为十一度;受唐山地震的影响,天津市区地震烈度为八度,北京市多数地区地震烈度为六度,再远到石家庄、太原等地的地震烈度就只有四至五度了。(二)地震前兆地震前地下岩层受力变形时,埋藏在含水岩层里的地下水的状况也会跟着改变。有时,含水层像饱含水的海绵一样,在受力时把水挤出来;有时,隔水层破裂,使原来分层流动的水掺和在一起。这些变化都有可能通过井水、泉水等反映出来,这时,井或泉就成为人们观察地震前兆的“窗口”。地下水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气象因素,如干旱、降雨、气压变化等;地质因素,如非震的地质原因,改变了地下含水层的状态;人为因素,如用水量变化、地下工程活动、环境污染等,都可能引起地下水异常。因此,发现异常后,要及时反映给地震部门去查明原因,做出判断。多次震例表明,动物是观察地震前兆的“活仪器”,它们往往在震前出现各种反常行为,向人们预示灾难的临近。当前已发现有上百种动物震前有一定反常表现,其中异常反应比较普遍的有20多种。地声与地光,仿佛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往往在大震快要来临时,匆匆跑来向人们发出警报。古今中外关于震前出现地声、地光的事例很多,所观察到的现象也多种多样,可是很难将它们作出确切的描述。地声的特点:多数出现在临震前或震时,但有时也出现在震前几小时或几天。声音类似于机器轰鸣声、雷声、炮声、狂风呼啸声、撕布声等。地光的特点: 一般出现在临震前或震时,也有出现于震前数小时或更早的。形状各异,有带状光、片状光、球状光、柱状光、火样光等。颜色多样,呈红、白、紫、橙等色。(三)地震时的自救基本常识 地震一旦发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判别震动状况,千万不可在慌乱中跳楼,这一点极为重要。其次,可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厨房、厕所去暂避一时。因为这些地方结合力强,特别是管道经过处理,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较大。总之,震时可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和通道进行躲避,减少人员伤亡。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
抗震救灾应急常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