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F):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产生的条件:两个物体或以上;必须有相对作用(不一定接触,比如磁铁)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速度或者运动方向)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4、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5、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1N大约是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3、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如压力,支持力,拉力) 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4、实验室测量力的大小工具是:弹簧测力计。组成:拉环、弹簧、刻度板、指针、挂钩。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胡克定理)6、弹簧测力计的用法: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 测量范围。(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使用前指针要 校零 ;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去起始未测量时的示数,才得到被测力的大小。 C、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针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 D、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轴线的方向一致,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E、示数稳定后,视线垂直于刻度板读数;(分度值是1、、,估读到下一位,不是1的估读到精确位)7、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画法:第一:找作用点,第二:画箭头(力越大线越长),第三:标出字母和大小。 重力 1、重力(G):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注意:不能说重力就为地球的引力,因为地球的引力还提供向心力。 2、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注意:理解竖直向下的意思,参考面是地面,而垂直的参考面不一定是地面。 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3、重力作用点叫重心。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如圆环。在受力物体上画力的示意图时,常常把力的作用点画在重心上。同一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时,作用点也都画在重心上。 4、重力大小叫物重。重力大小和物体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 (公式中G表示重力,单位是N,m表示质量,单位是Kg), g=,含义:(有时取10N/kg)。不同纬度,g值不同。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粗糙表面、物体要接触,物体间要有相对运动(滑动),或者物体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摩擦力方向:阻碍物体相对运动,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2、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叫滑动摩擦。 3、滑动摩擦力(f):滑动摩擦中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 4、滚动摩擦力:物体滚动时,接触面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做滚动摩擦力。如轮胎。5、静摩擦力:物体将要运动时,(此时处于静止状态,但具有运动趋势),接触面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做静摩擦力。静摩擦力总是与使物体产生运动趋势的外力大小相等。6
物理第六章力知识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