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h27 蜡烛燃烧生成物的检验实验设计.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蜡烛燃烧生成物的检验实验设计一、实验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证明蜡烛燃烧的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2、初步形成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思想,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二、实验内容:实验名称: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探究实验器材:蜡烛、火柴、烧杯、石灰水、漏斗、干燥管、导管、单孔橡皮塞、铁架台、或自制气体检验器(如下图一)实验装置:(图二、图三)三、实验教学设计思路: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活动是人教版教材第一单元第二节的内容,是在绪言、物质的变化与性质之后的一节探究性实验教学内容。本节的重点内容就是通过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使学生了解并初步学会探究物质性质及变化的基本方法,形成由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思想。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检验是本节探究活动实验难点。实践证明,在用课本传统操作方法检验蜡烛燃烧生成了CO2气体时,作为有着多年教学经验与扎实实验功底的化学教师在演示本实验时成功率较低,且产生现象极不明显,作为演示实验极不利于众多学生观察。若作为学生分组实验,这是学生上的第三堂化学课,学生还没有认识常见的化学仪器、更没有学过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缺少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与技巧、第一次走进化学实验室完成科学探究。且都是独生子女的学生们动手能力又特差,完成此处这个难度较大实验探究其结果是可想知的,基本看不到实验现象,无法通过实验得出蜡烛燃烧生成的CO2气体结论。以往我都是告知学生肯定生成了CO2气A图二图三A图一体,石灰水应会变浑浊,但由于……,跟学生摆出众多理由,这不符合编者设计此实验探究活动的初衷和科学探究的思想。只有成功的化学实验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所以本人认为蜡烛及其燃烧探究教学中生成二氧化碳检验方法需改进,其他探究活动可仍按《学生实验册》操作方法进行,通过对化学实验教学设计的研究与改进,依据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确保实验的成功率,适应学生认知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科学探险究与创新能力。四、实验教学过程:,……:⑴观察火焰……⑵首先展示资料:①燃烧生成水的检验,在火焰上方倒扣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②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⑶然后教师提示学生按图四进行操作1与操作2的探究活动:操作1:在点燃的蜡烛上方罩一只干而冷的烧杯,观察烧怀壁,然后迅速正放并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实验现象:烧杯壁有水雾产生,倒入石灰水后,少数实验组能看到液面有微量白色固体漂浮,但根本算不上浑浊。更多的实验组由于操作及石灰水用量问题根本看到任何现象。操作2:先将烧杯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再将其倒扣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实验现象:部分实验组观察到有微量白色固体液体顺着杯壁向下流动,还有相当一部分实验小组也看到不现象。⑷教师提示,请按图五或图六所示并结合实验桌上的现有仪器,选择改进方法一或二,重新进行验证:改进方法一:按图六所示连接装置,先放好一只蜡烛在铁架台上,并将连接好的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使蜡烛高度离漏斗口4cm-5cm,然后拔掉橡皮塞,用针筒向干燥管内注入石灰水,点燃蜡烛观A图六图四图五察(提示:点燃后先观察倒扣的漏斗内壁,后观察干燥管内的石灰水)。首先观察到倒扣的漏斗内壁有水雾产生,一会儿消失。(由学生表述实验现象,并分析得出结论。)然后正好观察到石灰水的液面产生白膜,并逐渐增多,接着白色固体逐渐下沉,石灰水逐渐浑浊。2.

h27 蜡烛燃烧生成物的检验实验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2-21